王曉飛
山西省潞城市第三中學
初中數學課改的問題與對策
王曉飛
山西省潞城市第三中學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工作已全面展開,這項改革關系到國家的未來,關系到社會的發展,關系到買個學生的成長、家庭的幸福。
通過幾年新課程改革的實行,新課改確實給基礎教育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推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下面談談問題出現的原因及應對對策。
1.觀念的問題。
(1)教師的觀念。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思想上把學生看做消極的知識容器。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原來的教學模式受到挑戰,必然使一部分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對新課改產生抵觸情緒,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育的老路,影響新課改的實施。
(2)家長的觀念。“教書、育人”是學校的基本任務,但長期以來家長(尤其是農村家長)供孩子上學的重要的是學習文化知識,讓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家長希望學生在學校受到嚴格管教,認為學校教學應以傳授知識為中心。新課程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給學生以更多的自由。致使部分家長不理解甚至反對,認為這樣學生不到更多的知識,將來考不上大學,這學就是白上了。
2.課堂上的舞臺。
課改的核心子啊課堂,課改暴漏舞臺最多的也在課堂。在教改的氛圍下,就是都已經有意識地把新課程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課堂上存在兩類問題,一是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改變;二是全盤否定老教法,浮離教學實際,花架太多。具體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備課不充分問題。情況一:過去一些老師在備課時,往往只考慮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學生,在上課時,也主要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去“教導”學生,往往為是否教會了學生某一種解題方法二悲喜,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探究、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2)教學過于追求情境化。“數學是有用的”。新課改緊緊聯系生活,相對老教材對教學情境有較高要求。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合理、適當的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如講解拋物線時,由噴泉、籃球的行進軌跡引出可以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
(3)教學只求“熱鬧”。有的教師上課表面看起來教學手段多樣,課堂氣氛活躍異常,學生表現的愉快、快樂,但一定程度上卻忽視了對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的分析,給人以自由溫度,沒有深度的感覺,與數學學科的特性不符;還有的教師將發揮學生的整體性等同于“滿堂問”,也就是說,沒有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小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的愉快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1.通過學習要充分認識自己在數學課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師不僅要做做事的傳播者,而且要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按“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理念,給學生留下發展的空間,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發展方向給予具體指導,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有機整合,使學生的基礎與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相信學生,相信他們的創造力,把課堂的空間交給學生,把課堂上時間還給學生。
2.加強教研。
教研是新課改的根本出路,尤其是多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靈活、方便的校本經驗既節約時間、經費又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將“四個一”的新課程教學管理辦法(即教師每周至少做一次教后記錄、向學生提供一個典型案例,向備課組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學期至少上一節研討課;)作為一個制度扎實有效開展下去。當然參加校外的教學觀摩、課改講座、教學咨詢指導等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
“砍柴不誤磨刀工”,“付出終有回報”,在教研上舍得花時間必將極大的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提高各校教學質量。
3.加強義務學習。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尤其是多媒體教學知識,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對待。要積極探索適合本校、本班初中生數學學習的教學方式,時刻保持研究和創新的態度,以淵博的學識、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來影響學生,引導學生。
4.合理使用教材。
就是在教學中,不當教材的復印者,不把教材當作圣經念。要結2合本地實際活用好教材,要對教材取舍重組。例如:在八年級數學上冊因式分解這節中,課本是一課時,而我們將它分為三至四課時講,另外,我們還補充、探討了十字相乘法,目的是為了九年級分式約分奠定了基礎。有的學校對華師大版教材中的證明內容進行了重組,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嘗試。要重視課題學習。課題學習是教材的眼神和拓展,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發展學生能力的捷徑。具體操作時不一定局限于書中內容,也可以參閱相應資料進行二次設計。要生活體驗教材。可以把熱點話題編進教材。例如班干部的選舉統計等都可編入相應的數學內容,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改變傳統的機械、被動學習方式。
“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行。“只要我們能不斷更新觀念、改變思想,探索新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的思維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的課程改革一定會取得成功我們的基礎教育事業必將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