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昌
(廣西師范大學 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文件精神可見,國家已把發展職業教育事業作為一項人才培養的戰略任務,也把職業教育事業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全面加快了發展職業教育的進程,貫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各種渠道,不斷完善各種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人才資源庫。中職升本人才培養模式作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會貫通的渠道之一,成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質性的推動和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職升本師范生也將成為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可見,針對中職升本師范生學習動機的研究具有現實的價值意義,為掌握該群體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理論依據及參考。
選取廣西師范大學2013級中職升本師范生228人。
1.文獻資料法:通過學校圖書館及中國知網查閱相關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文獻資料,分類整理,提取有效數據。
2.問卷調查法:針對中職升本師范生群體學習現狀設計調查問卷,向228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100%,整理、統計,分析問卷數據。
學習動機又稱學習動力,是指引導和激勵學生學習的基本動力,包括內動力和外動力。作為大學生,學習是首要任務,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動機是激勵和維系大學生整個大學生涯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最基本的源動力,也是學生習得和鞏固各方面知識及技能的關鍵所在,可見激發和保持學習動機是提高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影響大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有: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價值取向、個人態度、意志水平及外界因素。
關于中職升本師范生上大學的動機調查結果如下: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190人,83%;增強競爭實力,找份好工作141人,占62%;報答父母66人,占29%;滿足自己的興趣與愛好52人,占23%;為繼續深造打基礎78人,占34%;其他19人,占8%。上述結果可見,廣西師范大學首屆中職生本師范生對于自身就讀大學的目標比較明確,出現這樣結果的原因可能是:(1)家庭因素的影響。當前的中職學生群體大部分為農村貧困的孩子,為了更好地跳出“農門”、光宗耀祖和報答親恩,選擇了繼續深造。(2)中職學校教育背景及個人認知因素。認識到自身的文化及學歷水平還比較欠缺,需要進一步提升,全面發展各方面素質,提高競爭力。
1.大學生涯規劃現狀。中職升本師范生對自身的大學生涯規劃調查結果,具體如下:有84人,占37%;有,但不詳細125人,占55%;沒有22人,占10%。上述結果可知,中職生本師范生對于自身的大學生涯規劃比較不明確。原因可能是:(1)對于“大學”的概念認識不足。表現在對于大學是學習、生活及素質能力拓展不明確。(2)目標定位不明確,剛剛步入大學,還沒有完全了解和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于自身的發展方向不明朗。(3)學生自身缺乏統籌規劃的能力及有效的教育及引導。
2.學習的目的。中職升本師范生對于大學學習的目的調查結果如下:提升人際交往能力105人,占46%;深入學習專業知識100人,占43%;提高身心素質89人,占39%;拓展多學科的知識44人,占19%。研究結果表明,中職升本師范生群體對于學習的目標較為明確,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意義,并且想通過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想通過學習拓展自己的能力并取得相應的提升,為此,我們也知道該群體學生對于學習的意愿是比較強烈的。
3.影響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當前影響中職升本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習基礎差,聽不懂169人,占74%;不喜歡所學專業71人,占31%;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41人,占18%;學生干部工作繁重36人,占16%;社團活動頻繁32人,占14%。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可能是:(1)學習基礎差歸結于幾點:首先,初中學習成績比較差才選擇了就讀中職學校;其次,中職學校教育重視操作實踐技能,對于理論知識要求不高;再次,中職學習管理相對普通高中松懈,同時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和學習環節。(2)廣西中職生本人才模式2013年啟動了四個試點高校,對于中職升本招生的專業按照與中職學校開設的對口專業或相近專業原則錄取,故出現有部分學生專業不對口,造成不喜歡所學專業的現象。(3)由于中職升本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同時對于大學的教育學習方式方法不甚了解,所以難以適應大學的教學方法。(4)學生干部和社團活動是當前大學生第二課堂,是提升和拓展綜合素質的主要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4.對自身學習現狀滿意程度。關于自身學習現狀滿意程度調查結果表現如下:很滿意1人,占0.4%;滿意79人,占35%;不滿意152人,占67%;無所謂1人,占0.4%。結果表明,當前大部分中職升本師范生對于自身的學習狀態是不滿意的。可能原因是:(1)學習目標設定過高,實際與自身設立的學習目標相差甚遠,導致對學習現狀不滿意;(2)自身文化基礎較差,學習比較吃力,難以跟上教學進度;(3)大學的學習生活與其自身理想中的相悖甚遠;(4)自學、獨立思考等能力較弱,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方法。(5)由于中職學校或者家庭因素養成的長期松懈的生活和學習方式。(6)缺乏堅強的意志力、毅力,自律、自強和自立能力不足。
1.構建中職生本師范生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職升本師范生人才培養體系應做到:(1)領導高度重視,加大資金的投入,深入調研,掌握動態。(2)成立人才培養辦公室及領導小組,組建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根據學生群體實際制定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設置。據了解,目前廣西中職升本的四所試點高校當中,僅有廣西師范大學是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制定了獨立的人才培養方案。(3)整合“學校—社會”資源,推廣“校—企”“、校—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2.強化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為了引導新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大學和融入大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及不同專業會的入學教育內容具有差異,實施方式也是形式多樣。中職升本師范生群體與普通教育學生群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針對中職升本師范生更應注重入學教育的實效性。執行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在完成常規的教育內容以外還應結合該群體的實際增設有針對性的入學教育內容,讓他們更通俗的了解大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了解、適應和融入到大學的學習生活當中。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在針對中職升本師范生的入學教育環節增設了《博雅課堂·大學文化講座系列講座》,講座針對性設計包括大學文化解讀、科研、學習、做人、做事及專業介紹等內容,讓中職升本師范生系統的了解大學的“物”和“事”,對于自身的發展有了初步定位,有效地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3.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學生工作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引導積極成才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應充分了解中職升本師范生群體的思想動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作用。通過周日例會、主題班會、辯論賽、團日活動和素質拓展等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班級的團結力、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樹立學生成長成才的信心和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養成勤奮好學、刻苦鉆研、不恥下問及勇于創新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以學習為載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第二課堂的學習鍛煉,拓展自身素質,全面提高綜合能力。
4.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針對中職升本師范生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和容易產生學習倦怠的情況,任課教師應當結合該學生群體的實際,區別與其他普通教育的學生,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廣西師范大學針對該群體的學生基本理論教育實施途徑是:首先,對于該群體學生文化基礎開展摸底調研,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采用先易后難、查漏補缺的教學方式,彌補學生文化基礎的不足。其次,對于較難科目,增加課外補習環節,如英語、數學等科目利用課余時間聘請科任老師為他們補課。再次,成立幫扶小組和學習小組,增加與高年級或同年級優秀學生的溝通交流,并組織優秀學生為中職升本學生補習基礎課程,充分發揮“傳、幫、帶”教育引導作用。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
[2]張微,等.人格素質傾向還是職業決策傾向:免費師范生學習動機的特點及其發展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3,(3).
[3]魏彩紅,等.免費師范生的職業認同類型及其學習動機特點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3,(3).
[4]冉匯真.大學生學習動機與社會責任心的相關研究[J].教育評論,2013,(2).
[5]何光文.淺析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J].教育與職業,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