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巍,王瑩瑩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課程導入在一節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思想政治課的導入藝術,是指“政治教師在一節課教學開始時,為有效地導入新課講授而進行的一種創造性勞動”[1]。它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更有異于其他的課程。思想政治課是關于培養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課程,所以,它的課程導入具有更高的要求。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即“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機、收音機等終端”[2]的新興傳播載體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性,但由此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目前,由于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方式“百花齊放”,每一位老師都對課程導入藝術具有獨到的見解,并且積極將其付諸實踐,但卻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達到自己心中預期的目標,也因此使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方式存在一些問題。
1.形式新穎,內容平淡。不少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不惜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視頻、圖象等,以期引起學生關注,但往往適得其反,只是注重了形式,但內容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毫無新意的事情,不能準確地抓到學生的興趣點,剛開始學生積極性很高,可是慢慢的失去興趣,最終導致學生的興趣全無,無法集中精力聽進去,導致導課變成了僅僅是宣告課程開始,并沒有達到“導”的作用。學生對導課內容毫無印象,也因此整堂課的效果不佳,從而影響老師的教學效果。
2.新而不入,主題不符。一些教師能夠十分準確地掌握學生感興趣的方向,設計的導課內容新穎有趣、形式多樣,追求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新奇特,但卻與要學習的知識毫無關聯,不能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很好聯系起來,只是一味地附和學生。所以,雖然引發了學生興趣,卻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導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引出要學習的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導課內容時,在做到有趣生動的前提下還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圍繞教學重點,不能風馬牛不相及、牽強附會。
3.專注自我,交流欠佳。整個導課過程,教師在講臺上自導自演,陶醉于自我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圖片選取、動畫設計……,不停的賣力演說,全程與學生交流甚少,臺上風生水起,臺下鴉雀無聲,從而演變成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度低,不能切身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漸漸的便失去了學習興趣,最后導致了教師累而無功。導課的受眾群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在導課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交流討論,不能只是一味的老師講、學生聽,要營造溝通交流的課堂氛圍。
4.材料過多,內容冗長。由于新媒體的應用,使教師能夠接觸和收集大量材料,一些教師取舍不定,造成導課內容過于冗長,時間拖拉,不能準確的點明主旨,一直長篇大論。使課時安排不科學,因此既不能完成課上任務,學生也不能準確掌握應學知識。“導課”,顧名思義,旨意在“導”而非多。所以,教師應該學會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內容精煉且恰到好處,明確導課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
在新媒體廣泛應用的今天,針對思想政治課課程導入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書本知識掌握不全面、不準確。部分教師只是淺顯的理解了書本,并沒有從根本上深刻的掌握知識,以至于在向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會讓學生產生“明白但不透徹”的感覺。如果在導課過程就沒有使學生透徹的明白,那么,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學生會越來越缺乏興趣,最終導致的結果我們可想而知。以前常說“教人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要求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應該是自來水,必須源源不斷地流淌。因此,教師只有不斷的加強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學生。教師缺乏創新意識,不能與時俱進。部分教師注重“為人師表”,因此思維方式相對比較古板,不能很好的跟進社會潮流,也不能開放思維積極思考更好的導入之法。因此,在導課設計上,依然使用以往的“經典方法”,不能適當變通,死守書本,固步自封,只是將知識一下子傾倒給學生,從根本上忽略了學生的興趣這一重大問題,沒有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性的教學設計。這便將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越拉越大,以至于學生最后會以睡覺的方式“報答”老師,從而導致教師“授”累,學生聽煩,不但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還使學生產生厭煩感,事倍功半。
2.思想政治課教師不能靈活運用新媒體導致課堂不連貫。思想政治課導入過程中新媒體的熟練應用有助于增強導入的實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實踐中,有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對新媒體的使用方法不了解、不熟練,有時專注于新媒體的使用而忘了原有的傳統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課堂節奏混亂,甚至造成課堂脫節的現象。
3.思想政治課教學在提倡新媒體的同時,忽略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新媒體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材料極大豐富、緊跟時代步伐,提高了教師課堂時間的利用率,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能夠更直觀、形象、快捷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目前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大力提倡新媒體的運用。部分學校要求所有教師、所有課程必須使用新媒體教學,忽略了對教師新媒體使用的培訓與新媒體與原有教學方法的有機契合。思想政治課教師中不乏存在年齡偏大和對新媒體使用方法掌握不熟練的教師,在不了解具體情況一刀切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教學效果差,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后果。
新媒體使用是否熟練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針對當前各學校新媒體使用的現狀,要開展對思想政治課教師使用新媒體的培訓。目前,很多學校也開展了關于新媒體使用的培訓,但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提高新媒體的使用水平。很多教師對新媒體的使用都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的,往往只會簡單的操作,更進一步地挖掘新媒體的潛能,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作用還需要各學校對新媒體的培訓。因此,各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從理論、實際操作等方面定期開展系統培訓。學校還應該設有專業人員,對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予以及時解決,對教師運用新媒體后的教學效果及時反饋,靈活掌控新媒體的使用狀況。
在使用新媒體這一先進的教學手段的前提下仍然要堅持原有的思想政治課導入原則。
1.吸引眼球。回想一下當我們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老師一定是最幽默的老師,而讓我們印象最深的課也一定是最生動最有趣的課。所以在進行導課的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導課內容在包含要學知識的前提下還應該做到生動有趣,教師語言最好風趣幽默,這樣不僅能吸引到學生,還可以增強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好感度。只有這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才能使他們真正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跟著老師的引導,聚精會神的聽下去,最終做到學而易懂,學而不難。
2.“收集情報”。在進行導課的過程中,教師應多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交流的內容最好多涉及到上節課所學知識。學生最討厭的一件事就是提問,因此我們摒棄以往“一問一答”的提問方式,而是在導課的過程中多包含一點以往知識,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去掌握學生,進而導入本節課應學的內容。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更好的獲得教學成果反饋,最主要的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展開本節課的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
3.靈活多變。教師在設計導課內容時,應該全面想到學生可以想出的所有問題,不能只依照教師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設計。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也是一樣,所想所思不能全然相同。所以,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思維跳躍,或對老師的啟發“無動于衷”,或啟發“過于火熱”,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備課上隨機應變。導課內容靈活多變,才能避免教師在課上的束手無策,進而更好地講授新課。
所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今,每位老師都致力于探索更好的課程導入方式,常用的導入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直接導入法。這種導課方式是最普通、最常見的方式,教師直接點明課程主旨,說明重點知識和主要內容,沒有過多的修飾語,簡明扼要。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導課,意在清晰明了、顯而易見,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學習的內容,不會有所混淆。但這種方式同時也存在缺點。思想政治課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抽象、難理解,因此本身就不容易引發學生的共鳴。所以,在采用直接導入方式時盡量采用新媒體的手段,直觀、形象地將抽象內容很好地詮釋給學生,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2.承上啟下導入。教師在導課過程中,先對上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引出這節課的重點知識。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導課,主要的作用是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條理性,明確知識的框架結構,使學生在潛意識里構架起知識體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方式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幫助很大。在采用這種方法時,可以用新媒體將上節課內容與引出內容的邏輯關系演示出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娛樂手段導入。教師在進行導課過程時,會運用一些視頻、歌曲、故事等有娛樂效果的方式來開始,使之具有更好的趣味性。例如,在導入《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時,教師給學生先播放趙本山與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學生看完之后會很開心,這也正是他們興趣高漲之時,教師趁此詢問學生:“小品中黑土大叔在向白云表達愛意時會給她朗誦詩歌,動不動還暗送秋波,那為什么他不直接在QQ上告訴白云呢?為什么不給她發一封Email呢?”學生當下便會回答出因為當時沒有這些高科技東西。之后教師總結:“不用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所以我們的消費前提是東西生產出來了,因此我們說,生產決定消費。”或是在講解民族問題時,可以播放歌曲《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等。教師以這種娛樂方式進行導課,學生會感覺很開心,興趣十分高昂,并且參與度很高。因此,課堂氛圍會很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會感覺輕松愉快。
4.與時俱進導入。教師在進行導課過程中引用時下最熱的潮聞軼事,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當下的時效新聞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這種方式進行導課,教師可以跟進時代潮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最熱的時事新聞為課程開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主要的是還可以發揮政治課中思想教育的作用。
5.懸而未見導入。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導課,注重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所以更愿意參與進來。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導課,開頭鋪陳設疑、巧設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因為不理解便會想一探究竟,因此就會更好的參與到學習中去,不會輕易失去興趣。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它不會僅僅局限于某一個人的文章里,而是會隨著學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演化。
[1]梅佳蓉.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導入藝術”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2,(20).
[2]沈麗巍.思想政治教育新興傳播載體分析[J].佳木斯大學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