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春
一 選題背景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學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簡稱“高教30條”) 明確指出,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1]。而教學管理質量的高低決定了高校的教學工作能否被科學、規范、高效地組織起來,教學過程如果管理得不好,教學質量就無法得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教學管理在整個教學工作中始終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依靠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其實質就是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大量應用于教學管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規范管理行為,實現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的目標。如何能更好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切實提高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層次,提高管理效益,這是高校教學管理人員一直關心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也嘗試著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二 現階段高等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況
在21世紀的前幾年全國掀起了院校合并和招生規模擴大的浪潮,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質量決定生存、質量決定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保證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是近幾年各高等院校面臨的問題和教學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為了適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運行模式的改變,當前在教學管理方面,各高等院校除了更新教學管理理念,配套出臺新時期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以外,更多地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管理中,探索實行教學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均已采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對教學管理工作的主要環節進行計算機網絡化管理,逐步實現了對教學管理過程大量數據的集中處理。隨著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進,教學管理部門的管理流程日趨規范,由于計算機軟件系統完成了相當一部分的事務性工作,在較大程度上減輕了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使教學管理人員逐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過程的宏觀管理和教學效果的監控上,教學管理層次與以往手工操作方式相比有了較大提高。但客觀地講,現階段我國相當一部分高等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有很多管理理念和想法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實施,教學管理利用信息技術的程度和效率還不是很高,各高等院校之間教學管理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差距還比較大,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三 提升高等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目前雖然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但在推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進程中,仍然存在許多落后的教學管理理念,以為教學管理信息化就是購買和使用相關教學管理軟件,沒有充分理解信息化的內涵,制約了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還有不少高校在實施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前期缺乏足夠調研,對自己學校的教學管理流程和學校的基本情況缺乏足夠的疏理和分析,對可供選擇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缺乏足夠的對比,導致在實施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匆匆上馬,往往會造成教學管理信息系統與本校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2]。又或者在教學管理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缺乏宏觀的管理與指導,對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也不是很充分,導致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缺乏更有針對性的應用,無法發揮信息化系統應有的作用。為了改變這些狀況,促進高等院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們應該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工作。
1 樹立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理念,強化對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及現代教育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管理,從而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和效率,最終實現教學管理現代化的過程[3]。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依賴于教學管理理念的進步,只有樹立信息化的教學管理理念,屏除認為信息化就是將技術人員與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相結合的落后理念,才能促進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合理有序地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學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信息化建設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點,而教學管理信息化則是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落腳點。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通過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教學管理內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將高校的教學工作更加科學、規范、高效地管理起來,促進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通過重點抓好學分管理、課程管理、教學資源管理、實驗教學管理、畢業設計(論文)等平臺系統建設,全面提高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著力推進教學管理的理念、模式、體制、機制的創新,推動學校教學管理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2 充分調研本校的實際校情及發展規劃,建立適合本校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耗費大量財力、人力和時間,一旦投入運行對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對高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要慎重考慮、周密實施。之所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管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輔助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層次和管理效率,把管理人員從教學管理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學過程的宏觀管理和教學效果的監控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目標而采取的手段,并非目的,因此高校在建立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時,切忌盲目投入,一哄而上,更不能將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搞成教學管理的形象工程。為了確保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能產生積極良好的應用效果,在實施前期必須做好充分調研。既要摸清自己學校的實際校情,明確學校的管理方式,疏理學校的管理流程,又要適當考慮學校長期的發展規劃,確保在建立本校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時做到心中有數。對可供選擇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要進行足夠的分析對比,或對自行開發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充分的論證,以確保教學管理信息系統適應或至少在總體上適應各高校自己的管理體系,這樣才便于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開展和全面實施。同時在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投入運行過程中,要確定專門的系統管理人員對系統進行維護和調試,適時根據管理工作的需要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升級優化,為教學管理服務。endprint
3 ?加強教學管理人員信息素養的培養,維護教學管理隊伍的穩定
高校教學管理人員既包括學校教學管理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又包括各基層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人員。他們既是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中堅力量,這支教學管理隊伍信息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教學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設的成效。重視教學管理隊伍信息素養的提高,使教學管理人員在熟悉本校教學管理規定和流程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強化教學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適應能力,有效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4]。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復雜而且頭緒眾多,一個教學管理人員要想勝任教學管理工作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工作實踐。任何隊伍的建設,都免不了有人員的變動,教學管理隊伍人員的正常變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批具備良好信息素養,同時具有實際教學管理經驗的人才,因此維護教學管理隊伍發展的總體穩定是非常必要的。教學管理人員如果頻繁變動,勢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而新管理人員由于對學校教學管理經驗的缺乏和對教學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的生疏,將會對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產生一定影響。
4 加強對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保證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行
在高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是三個緊密相連的組成要素,缺少了任何一方,學校的教學管理就無從談起。因此在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和實施過程中,除了要重視教學管理人員信息素養的提高,更要考慮到學校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高低對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成效的重要影響。要大力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開展全員信息化教學培訓工程,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與教師職務評聘和考核獎勵掛鉤;同時強化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培養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學會基于信息管理和信息教學平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確保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成效的全面推行,使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實施到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2]梁雨平.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
[3]劉洋.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
[4]閻燕.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