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以身邊的環境問題為切入點,首先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也使學生樹立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意識。
關鍵詞: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第6章第2節內容,它是本節的最后一節,也是整本教材的最后一節,主要包括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內容和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作為整本教材的最后一節,內容安排十分合理,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去解決一些環境問題,具有對本教材內容升華的特點,體現了生物學教學的意義所在。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等知識作為基礎,學習本節難度并不大,關鍵是能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關注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過程與方法
進行資料搜集,了解我國利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進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其中概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策略
在準備教學之前,教師精心編寫“三案”。“三案”分為課前預習案、課堂導學案和課后固學案。課前預習案在上課前一天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其中的內容閱讀課本進行預習,課堂導學案主要是設計五個互助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上課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深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課后準備一些習題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先從身邊的環境入手,由整潔的環境和被污染的環境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意識到需要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對于本節的主要知識: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通過精心設計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展示答案,小組點評、質疑,以達到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多媒體展示幾張本市整潔的環境和主要景區的圖片,提問:“生活在這樣的城市里,同學們感覺如何?”再展示幾張城市垃圾遍地、河流污染、霧霾嚴重的照片,提問:“如果你們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你又會有什么感覺?”待學生給出否定的答案后,教師緊接著指出“天涯若比鄰”,一個城市污染了其他地方也會受到影響,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類的關注與協作,引出本節課題“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設計意圖:由本市的環境入手,可以讓學生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同時兩種環境的截然反差,讓學生強烈地意識到保護我們的家園勢在必行,自然地過渡到本節的教學內容上來,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展示學習目標,開展自主學習
教師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根據導學案中列舉的自主學習提綱再次閱讀課本,識記本節主要知識。教師檢查各組學生的預習情況,并給予評價。
設計意圖:展示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明確本節的學習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自主學習可以進一步熟悉本節知識,以便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
3.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
在導學案中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觀察課本P124頁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想一想,這些環境問題會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生活?我們個人的行為與這些環境問題的形成有沒有關系?”“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有哪些價值?分別舉例。”“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否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教師指導學生針對以上問題展開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教師一旁指導學生解答疑惑,并對各小組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
4.課堂小結
最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本節的知識網絡,師生共同總結本節的主要知識。指出要保護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做到了,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才能實現我們心中的中國夢。
設計意圖:把零散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便于學生復習和記憶,在課堂最后呈現是對本節課的一個總結。最后在師生共同的倡議中結束本節課,把學生的情感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再次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六、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本節課中,預習、小組討論、展示、點評和質疑等環節都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包括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小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而個人評價是在課堂中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課堂評價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還可以激勵教師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地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七、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研讀教材,編寫學案,精心設計問題,在課堂中還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節課。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生是一個思維活躍的群體,他們的想法和提出的問題是教師所不能預料的,這就需要教師備課時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還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
參考文獻:
孟家林.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的教學設計與反思[J].黑河教育,2009(0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