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婧姝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可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以確保學生在高效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發揮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審美功能的發揮
美育是素質教育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將文本中的美有效地展示出來,以促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下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時,為了向學生展示文本中所包含的大自然的美,也為了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下獲得健康的成長。所以,在授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大自然美景圖,接著,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文本中所描繪的景色,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進而,在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價值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道德功能的發揮
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是語文學科價值的直接體現,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常常忽視語文道德功能的發揮,導致學生的素質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恰當的形式來展現語文的魅力,以確保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我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作者為什么要用“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題目?(2)思考:作者的詩真的是糟糕透了嗎?父親為什么這樣說?(3)為什么父母的評價會截然不同?(4)作者為什么感覺自己是幸運的?……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上述的問題,并試著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使學生懂得感恩,懂得親情的無私。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借助恰當的方法來展現語文道德素質的功能,以促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借助確保文本價值在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中得以有效展示,進而,在確保語文多重功能的有效展示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李明菊.如何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