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亮平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為了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變得更加完善和系統,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立足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憑借學校的資源特色以及資源優勢實施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在實施校本教研的基礎上,能夠根據教學的實際現狀有效地解決需要完善的一系列教學問題,最終實現學校整體教學質量與教研能力的提高。
一、教師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
在實施校本教研的時候,互相溝通和交流進行學習十分關鍵,在進行溝通和交流中,教師能夠將自身的教學方法跟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吸收別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短處,完善與更正自身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不合理的地方,實現優勢互補,最終收獲教學經驗,實施更加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鑒于此,在校本教研的過程當中,溝通和交流的功能非常積極和有效。如,在教研應用題的時候,教師能夠以溝通與交流的手段實施教研,一些教師指出,在解答應用題的時候,需要借助通常的解題思路就可以,不需要通過引入未知數的技巧,而有些教師指出,設置未知數解答應用題,能夠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與實現教學目標。對于這種情況,應要求教師之間互相溝通與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結合教學的過程歸納問題,表明自己的立場,以互相借鑒與學習的形式對理想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進行設計。為此,校本教研當中的溝通與交流非常關鍵,具備重大的價值和作用。
二、創新備課的內容和形式
在此校本教研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就是創新備課的內容和形式。教師需要完善與優化備課過程,把之前教學本的備課向備課記錄卡的備課轉變。備課記錄卡上涵蓋教學目標、教學的難點與重點、課時、課題、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準備、指導學習方法、反思教學、成員建議、上課時間、備課組長的審閱,代表發言人等等,所有的教師除將備課記錄卡填寫好之外,還應當將關鍵性的東西批注在數學教材上。每一周都進行集體備課,而集體備課的進行步驟是:備課組長分好備課的具體工作,將每一次備課的代表發言人確定好,首先讓主要的備課教師解說,對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要求、教學的難點與重點內容等進行分析,對一致性的單元進度和單元訓練確定好,再要求其他的教師對其解說,進行評價,且在教案當中進行記錄。事實表明,如此的備課手段有利于教師參與競賽活動或者是教研活動。
三、教研方式的優化
傳統意義上的教研基本是分散的模式,有些情況下僅僅屬于形式主義,且缺少集中教師實施科學的教研事項。在教研的過程中,應當對傳統的教研方式進行轉變,設置小學數學教研小組,重視有效的指導與調控教研組的教師成員,且有效地規范與管理數學備課。如,在校本教研分數加減分問題的時候,就應當要求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中去,教研組的小組長結合實際現狀借助教研活動有效地引導教師,以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教授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有些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分數加減法的時候太過直接,在講解的過程當中才指導學生通分的方法,如此的教學模式存在不合理之處,鑒于此,教研組的小組長應當認真地指導這些教師,以使這些教師在進行講解的時候,先指導學生怎樣通分,然后再為學生講解加減法的有關數學知識。如此優化教研的方式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校本教研意義重大,它要求教師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創新備課的內容和形式,優化教研方式,從而能夠從本質上處理講解數學知識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最終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全紅.教材鉆研的“深入”與“淺出”:關于師范生鉆研小學數學教材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2(04).
[2]吳立寶,楊凡,秦華.基于數學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教材調查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