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蓮
摘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面對紛至沓來的視覺沖擊,文字已不再吸引人們的眼球。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實現語文的工具性作用,亟須在小學階段將國學思想植入語文課堂。就國學思想植入低段語文課堂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巧妙植入等問題展開探討。而如何在平時的識字、閱讀、積累等環節中展現、滲透國學文化的魅力,用有效的方式將國學經典植入低段語文教學,值得每位語文教師深思。
關鍵詞:國學意義;興趣;素養
隨著現代技術日益精進,在學生已不再被書本吸引的今天,怎樣在他們眼中展現祖國文字的魅力,讓他們主動地學習并愛上語文,就必須讓國學思想更好地、更廣泛地融入課堂,以點帶面,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的心靈。如何讓國學思想了無痕跡地植入到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統一,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值得每一位教師思考。
一、國學思想的植入,切實可行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對國學思想有所滲透,才能讓課文的意義更加彰顯,從而讓學生在國學浸潤下進一步提升道德修養和品質。
(一)識字教學繼承國學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識字教學往往割裂漢字與漢字文化的聯系,忽視漢字中滲透的智慧靈感以及其凝聚的民族思維方式,除了導致識字困難外,也不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承。我們的識字教學應聯系漢字文化語境,讓學生在豐厚民族文化中感受到識字樂趣和意義,在識字教學中將國學思想和文化發揚光大。
(二)閱讀教學離不開國學
小學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把觀念、思想和感情傳遞給學生,國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現代學生普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再加上信息傳播的途徑廣泛,照本宣科只會誤人子弟。為了學生更長遠的發展,必須給予其更深層次的智慧,無疑,國學思想植入閱讀是一個不錯且可行的選擇。
二、國學思想的植入,勢在必行
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里,人類生存的整個環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大的環境難免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一些弊端。
(一)價值取向嚴重缺失
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讓思想和文化的傳播變得輕而易舉,網絡、微信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難免夾帶一些消極的思想。年幼的學生缺乏辨別能力,極易被不良思想教唆。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在課堂上傳播正能量,采用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愛上國學,讓國學的思想精髓滲入學生的靈魂。
(二)表達能力欠缺,想象力不足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國學思想是古人思想的精髓,一旦引導得體,能讓學生靜心思索,讓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國學思想融入語文教學,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國學思想的植入,妙在得法
(一)有的放矢,讓國學思想扎根課堂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識字教學占相當大的比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讓學生采用形象記憶、動作記憶、生活記憶等方式識字,效果比較好。猜字謎的記憶方式也比較常見,但會運用的教師不是很多,主要是字謎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課前要做大量的工作。其實采用“字謎”進行識字教學是傳承國學思想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探討字謎的文化內涵,對于發掘和整理中國漢字文化,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習俗觀念,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如,在講解“生”字時,先出示謎語“牛走獨木橋”,學生思考得非常認真,卻想不出答案,當PPT上出現“生、牛、午”幾個字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牛站在“一”上就像在走獨木橋。這則字謎不僅讓孩子深刻地記住了“生”,還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自從識字貫穿字謎后,學生興趣明顯提高,有些學生還專門買了相關的書閱讀,了解了很多漢字的文化和起源,國學思想已在學生心田生根發芽。
(二)興之所至,讓國學思想暈染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和諧發展。語文學習關乎民族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在日常教學中必須將文化精髓貫穿其中,發揮其巨大的影響力,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1.巧遇古詩詞
詩詞向來以其陽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在中國文化中經久不衰,備受青睞。小學階段我們就應該慢慢地讓孩子去接觸、感受,讓課堂透著淡淡地詩意。如,在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講到了春聯,其中有一句“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講到“綠”字時,并未多解釋,只隨口說了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學生大都已猜出“綠”的含義。又如,有一次講解“弄”字時,除了“擺弄、捉弄”等組詞外,想起了“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順勢講解了一番,不但學生記住了“弄”字,還深深地記住了這句富有意境的詩。課堂上不經意的巧遇古詩詞,學生有的竟自己做起了詩。潤物無聲,國學思想的滲透不一定要刻意為之。
2.邂逅名家名言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和重視情感教育。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去讀,理解可能截然不同。在閱讀中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在有限的時間里,應盡可能地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其思考的廣度和寬度。其中,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名人名言,學生理解主題的同時,提升了個人道德情操。如,講解《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學生都能理解文中取長補短的主題,但我認為挖掘的還不夠深,于是告訴學生:“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各有千秋,在我們沒有辦法取長補短的時候,就應該盡我所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又接著說:“手指臟了,應該洗凈,只有蠢人才把它割去。”
通過引用名言警句既達到了教學目的,發散了思維,又使課堂充滿了智慧和理趣,最重要的是學生搜集名人名言,讓語文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讓國學思想的滲透水到渠成。
3.愛上廣告語
廣告是現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們往往只關注哪個品牌,卻忽略了它語言的精美和思維的巧妙,殊不知,很多廣告語都是在國學文化基礎上進行的演變和創新。小學教育階段,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走進部分廣告語,對于啟發思維,提升他們語言運用能力也有一定幫助。如,在教學比喻句時,問孩子月亮像什么?孩子的答案多數是小船,我便說:“聯想電腦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廣告: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看來,失去了聯想,月亮只能像小船。”學生樂了,于是“香蕉”等答案層出不窮。學生思維打開了,廣告語的精妙也理解了,有的學生在課后搜集了很多廣告語,班里還展開了“廣告語PK”。有的學生把廣告語運用到寫作中,中國語言魅力無處不在。
(三)拋磚引玉,讓國學思想充實課堂
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如何讓國學思想更好地融入語文課堂,興趣是最大的內驅力,所以,語文課堂要學會拋磚引玉。如,在教學《棉鞋里的陽光》一課時,順勢滲透了國學中的內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國學推崇和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設立“國際孔子教育獎”,不僅僅是孔子和儒學的主張,在各學術流派中,我們還看到許多充滿智慧和境界的論述。外國人都開始挖掘和效仿中國古代文化了,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提早開始熏陶。由此,國學進課堂,勢在必行。
國學浸潤課堂能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鑒于學生年齡較小,主要在課堂上采取了誦讀《三字經》《千字文》等形式,利用課堂上1~2分鐘的時間,積少成多,慢慢培養興趣,漸漸地由被動轉換為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實踐,將國學思想植入低段語文教學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年齡偏小,自制能力較弱,僅靠興趣維持不了多久;如何將“心動”轉換為“行動”值得進一步思考。新課標的頒布讓大語文觀凸顯出了它的合理性,更顯現了國學思想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葉圣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說:“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相信只要努力去尋找國學思想和小學低段語文的植入點,教師將不再是知識的注入者,而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思考力的培養者”。
參考文獻:
[1]紀寶成.國學的當代意義[N].光明日報,2006-04-05(5).
[2]高郁紅.在文化語境中快樂識字[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3(02).
[3]趙平分.字謎的文化說解[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03).
[4]季晗.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切入點[J].快樂閱讀,2013(36).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