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玉
幾年來,我們進行了小班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在教育觀念上,強調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相統一,同步發展,并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在教學方法上,強調趣味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重視學生的小組與個人學習的活動形式的組織指導。具體分為“激情引趣、引導實踐、合作討論、質疑歸納、練習發展”五個環節。現闡述如下:
一、激情引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所以,實行小班教學,師生的距離更要拉近,教師的語言要體現情感性、趣味性。另外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這樣才能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逐步培養有意注意,培養目的性,這樣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當這種興趣激起時,再引導學生探索實踐。
二、引導實踐
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創造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或思維方向上加以點撥、引導。盡量教給學生自行發現、分析綜合問題的思維方法,達到授之以“漁”,這樣讓學生帶著已掌握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主動發現、主動研究、主動探索。由于小班教學,節省了許多時間,可增添許多實踐體驗的機會。做到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讓學生在“動”中學。這種用“動”的方法學習是符合教學規律的,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
在這個環節教師起到了啟發、引導作用,學生受到了讀、領會、實踐的訓練,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合作討論
實行小班化教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建立了更為融洽和更為和諧的關系,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暢所欲言、敢想敢說敢做的心理,即使不愛發言的學生,也會消除以往的畏懼心理,這樣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愿意合作、交流。根據小班人數少的特點,教師要有目的或根據學習能力、活力輪流參加,或可自由選擇合作對象,參加各種小組,但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放置時間的空號,教師要積極參與小組之內,要進行點撥,調節個人的見解,初步歸納結論,做到因材施教,使之個性得到創造性的發展,這個環節教師起到了參與民主、點撥的作用,學生進行了說,也進行了訓練,這也是創新的保證。
四、質疑歸納
根據小班實行分組教學的特點,討論之后,小組同學推選一位同學匯報,其他同學補充,讓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在相機評價時,引導思考,討論歸納。對富有個性的、新穎的見解,要大家鼓勵。肯定小組的成功,最后再去概括、歸納,讓學生掌握創造學習的主動權,這個環節教師起到了組織、激勵、釋疑作用,使學生發現的問題得到解決,品嘗發現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這也是學生說、練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途徑。
五、練習發展
根據小班的特點,有利于發展個性,設計練習發展要體現針對性、趣味性、新穎性,突出重點,有梯度,要根據本班實際注重設計一些變式訓練等,這是為了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這個環節,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又發展了創造能力。教師起到了組織、激勵、檢查的作用,這也是創新的方法。
總之,這種教學模式遵循了小班教學的特點和優勢。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法重在引導、啟發、點撥、激勵,學法重在自學、領會、議論、練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合作性、創造性。這種教學模式,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