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同盛
如果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小學班主任老師就是“工程師”隊伍中的領班兒,國人心目中的“中科院院士”。之所以這樣形容,是因為小學階段的教育太關鍵了,它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世界的發展。很榮幸自己能成為“院士”中的一員,在二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特別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到肩上責任之重。為此,我不斷地探索,努力地做好這項工作,并對其進行了如下的梳理。
一、用愛心為孩子引航
世界上沒有什么武器比愛更強大,愛能穿透江石,也能融化冰雪,更能溫暖孩子的心,它是一盞明燈,能為孩子指明方向,使其心中充滿陽光、充滿愛。
那是四年前的一天,班里從異地轉來了一名男生,家庭情況特殊,父母離異,母親還在不久之前的一次車禍中離世了,這些使孩子缺少母愛,進而表現出強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很少與人交流,同學一旦嘲笑或是開玩笑,他會非常暴躁并極富攻擊力。很難想象,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竟出手打傷了四名同學,嚴重者到醫院縫了十幾針。剛開始時,我也很氣憤,想要勸退他,但又一想,這是為什么呢?漸漸地,我以母親的身份去接近他、關懷他、呵護他、鼓勵他,慢慢地,他開始接納我,并主動接近我,與我交流,這時我會以朋友的身份與之交往,抓住時機告訴他要做一個內心陽光的孩子。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擁有更多的愛,就這樣,這個男孩被我感化了,他變得善良、可親、可愛,并主動幫助別人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天,他竟然叫我一聲“媽媽”,我哭了,擁抱他親吻他,告訴他,以后我就是你的媽媽。這件事告訴我,作為小學班主任,老師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它是解開孩子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
二、用細心培養孩子好習慣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細節決定成敗”,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一定要從細節入手,絕不能忽略細節,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老師做到用睿智的目光去觀察,用靈動的方式去處理。一次遲到、一次曠課、一句臟話、一句頂撞,這些都與好習慣背道而馳,可能導致懶惰,不守信,不文明,甚至是不孝等,這些都可能在我們身邊發生,但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絕不能讓其發生,最重要的是先發現問題,然后要細心地說教,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們好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
三、用信心磨礪孩子的意志品質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的理解是從多次失敗中找到自信,從而達到成功。過程很重要,因為在過程中能磨礪出良好的意志品質,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為此,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出現錯誤我一般不斥責學生,更多的是鼓勵——沒關系,改掉,繼續努力!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都鼓勵他們樂于和敢于嘗試,不斷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變得堅強勇敢,變得強大。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老師要適時地鼓勵點撥,做到既要注重量的積累,又要敢于和勇于抓住機會,使量變促成質變。
四、用高尚之德塑造人生
古人云:“厚德載物。”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待人接物的根本。班主任老師是學生最重要的道德標桿,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名學生,影響著他們的一生。為此我認為,班主任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要有一顆博大善良之心,能容納身邊的人和事,要寬容和無私。(2)要勇于擔當,自己錯了要敢于承認錯誤,并對所造成的影響主動地去承擔責任,這樣孩子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路會越走越寬廣。(3)要有孝道。古訓有云:百善孝為先,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無論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對于孩子來說“孝”之教都是一門必修課,而教師便是學生的典范,因此,班主任老師首先應做到和做好孝道。(4)遵守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的道德和職業操守是建立在“規矩”之上的,那么學生的道德培養更離不開公民道德行為規范和校規校紀,以及班風班訓的約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德行。
五、用豐滿之泉澆灌小溪
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無邪、好奇萌發的階段,對知識的渴望不言而喻。作為班主任老師來說,如果沒有廣博的學識,試想一下,你將如何給予學生更多的知識,如何滿足學生的求知之需?正所謂:你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手里必須有一桶水。為此,我認為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做到教學相長,不斷地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思想,提升教學機智,豐富專業知識,拓展業務廣度和深度。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在想什么、要什么,我們要準備什么,哪些可以給,哪些絕不能給,要講清原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精品”。
總之,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并非易事,它需要愛的給予,細心雕琢,信心的支撐,更需要的是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升。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讓愛之源泉化成涓涓細流適時地滋潤孩子的心田,那么我們就無愧于“領班兒”,無愧于“中科院院士”。當然,教育永遠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雕琢。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