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紅
摘 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讓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放”手,同時要讓課堂教學目標不發生偏移,如何有效地做到“收”,這是每位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結合平時教學實踐,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放”與“收”。
關鍵詞:閱讀教學;自主學習;主體地位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類型,如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同時又不能偏離閱讀教學目標,有效“收”好課堂這是每位教師討論的話題。那么,什么情況下該大膽地“放”呢?筆者認為,在兩種情況下必須大膽地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
其一,在學生遇到“雙”基訓練時,必須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在積累原始知識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從事語文實踐活動。比如,字詞的讀音、釋義、閱讀文章的大意把握、段落劃分、層次結構等方面,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其二,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因此進行閱讀實踐時必須大膽地“放”,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感悟。教師要為學生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通過創新閱讀形式,采用多樣化閱讀方式,深入閱讀文本,提高閱讀質量。當然,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同時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提高閱讀思維的有效性,讓他們成為閱讀的真正主人。
“放”后什么情況下需要適度的“收”呢?
當學生閱讀中解決的問題發生偏移時,學生在閱讀時無所適從,遇到了共性困惑時,這是“收”的最佳時機,這時需要教師的適度引導。其次,當學生在自主閱讀后,對閱讀的內容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想把自己在閱讀中的心得感悟說出來的時候,也可以“收”,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起交流的平臺,說出自己的體驗與感悟。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在學生通讀全文,并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上,教師設計這樣的問題:楚王和臣下的謀劃,主要是針對晏子的,還是針對齊國的?學生的回答眾說紛紜,這時,教師可以“收”下,引領學生重新回到文章,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依據,這樣收、放自如,提高課堂探究質量。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切不可“放”而不管,也不能“收”緊課堂,教師一味講解。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做到收放有機結合,和諧統一。教師要努力做到“放”的適度,有利于“收”的效果,“收”的巧妙,有利于“放”的開展,讓語文閱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實現預期的閱讀教學目標。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