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其在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是初中教育中的主要成分,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主要就提升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效率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措施;效率
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成簡單、容易被學生所理解、所接受的知識,從而進行物理現象研究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初中物理課程的不斷改變,實驗課程教學占據了物理課程教學的重要地位,而教學的主要目的即是提升課堂實驗的研究效果。
提高初中物理課堂實驗教學效率的措施有:
一、轉變物理課堂實驗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讓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認識到實驗課程的重要性,需將理論知識和實驗課程相結合,才能保證初中物理課程實驗的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如果物理教師自己進行實驗演示,沒有讓學生參與互動,便不能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實驗的有趣性。因此,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物理教師應更多地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也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進行“電路電阻”一課講解時,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的講述,另一位學生則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完成后兩位學生再交換任務,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二、創新實驗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變遷和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教學課程中更多采用新的媒體技術。教育工作者可以憑借其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調節課堂氣氛。借助多媒體來做模擬實驗,不僅能夠解決一些抽象的物理原理,而且能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例如,在演示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如果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簡單的Flash課件,通過移動物體在凸透鏡的距離使像的大小和像距發生相應的變化,引導學生得出成像規律,其效果要比直接實物演示好得多。
三、改進教學儀器,提高物理課堂實驗教學效率
教學儀器的老化或者保存方法不當,都會影響實驗結果,從而導致實驗結果的不準確。因此,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時,物理教師應對刻度不明、容易產生視覺錯誤的儀器進行改造,以提升實驗成功率。
四、增加趣味嘗試,豐富物理課堂實驗活動的內容和吸引力
初中物理實驗自身便具備很多新穎的特點,物理教師應對其深入認識,在實驗過程中發揮其優勢,讓實驗課堂變得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講解“水的浮力與密度”一課中,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六人,分別進行物理知識競賽,其余的學生作為觀眾和裁判,參賽小組首先通過討論明確競賽內容,提出問題和答案,進行搶答辯論。
五、合理創設物理實驗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高興做的事情才能永遠記住。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是很樂于接受的,只有讓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所以,物理老師需營造合理、有趣的物理實驗課堂氛圍,讓學生融入其中,從而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要求。如,講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一節時,物理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實驗情境:實驗前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燈泡接到四個電池上會不會更亮些?然后讓學生說出對于實驗的猜測,最后教師再進行試驗操作,這種創設實驗教學情境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融入其中,而且還能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
六、改變實驗形式,豐富實驗活動以激發興趣
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本就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如若只講授理論知識,便會讓學生覺得物理實驗的無趣,進而對其產生厭學心理。所以,物理教師應該在其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戶外實驗活動。比如,在講解“水波的形成”一章中,物理教師可在校園池塘選擇一處靜水,讓學生通過向水中扔石頭以產生水波,通過觀察水波的形成、傳播特點,測量與記錄水波的傳播距離、水波的個數、振幅等,并分析水波的各物理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
七、緊密聯系生活,開拓學生思維
物理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物理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利用這一優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科學是真實存在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應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活動。利用學生身邊的小物品制作實驗器材,不僅能讓學生明白物質的原理,也便于學生理解其理論知識。比如,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的教學時,教師可在一只裝滿水的塑料瓶中放入一支鉛筆,讓學生觀察其變化。這些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隨處可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并思考其原理,能夠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物理教學道路中,初中物理教師應認識到實驗課程的重要意義,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必須要高度重視提升物理課堂實驗的效果,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驗心態,創建物理知識框架,提升學生整體素養,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其也應做好課前準備,將更好的、更成功的實驗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
參考文獻:
李秀平.淺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J].科技創業家,2014.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