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摘 要:隨著教育中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的動力。因此在日常的物理課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物理;創新意識
當代許多課堂教學還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占有著主導地位,但是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本文從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造比較寬松的學習環境
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知道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更有利用于創新意識的發揮。而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從頭講到尾,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只是在拼命地記筆記,關于任何問題都是面面俱到。
那么如何才能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敢于提出質疑,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可以對老師說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擔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問題的答案從學生和學生的討論、教師和學生的討論中獲得,使得整個課堂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激發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設計教學環節,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及學生自己不能解答的現象引入課堂教學,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生活有很多這樣有趣的例子:硬幣在普通的水中是不可以漂浮的,但是老師可以在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加入適量的鹽,再讓學生觀察,學生就會看到,硬幣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學生就會對生活中很多再普通不過的現象進行觀察,這就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長久地對物質的本質規律進行探索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在現代的物理課堂上缺少這種思維的培養,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記住物理的公式,解題的方法也漸漸地變得模式化、簡單化,力求用一種公式解決所有的題目,這些都影響著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動量沖量這一節的時候,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就會形成固定的思維:動量就等于mV,他并沒有搞清楚這一個V到底指的是什么力,就開始做題目,或許是搞清了,但是在題目中卻找不到相應的力。
因此,在物理課堂上,要緊緊抓住物理這門課程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具,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討論,互相交流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和見解。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靈感。在長久的訓練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自然而然地得到顯著的提高。
四、巧妙設置問題,誘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對問題的提問設置不同,問題的難易程度也會不同。因此,物理課堂教學中關于問題的設置要加以重視。一個好的問題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讓學生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另一面,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學生會想到這個問題后面的本質因素是什么。
由此可見,教師如果可以在物理課堂中巧妙地設置問題,既可以使問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在關鍵的時候給學生點撥,使學生看到問題的本質,有助于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
五、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
長久的理論學習會造成學生學習的疲勞。物理本就是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如果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在實踐中,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例如,我們可以在學習了力這章節的時候,布置一項課外實踐作業,讓學生到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和父母一起提袋子,感受提袋子夾角的變化會不會造成力的變化?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實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把教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總之,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坎坷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學生在遭遇到一次失敗后就灰心喪氣,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物理這門學科,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很難,很多學生在開始的時候就放棄了對物理這門課的學習,在以后的學習中也就不要談創新意識的培養了。所以樹立學生正確的成敗觀是非常重要的。開始的失敗并不代表著永遠的時候,多次的失敗也不代表著不會成功。只要在困難的時候迎難而上,在挫折的時候堅持不懈,就最終會站在成功的彼岸。樹立正確的成敗觀是物理課堂上創新意識培養的前提。
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意識和創造的能力,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不重視這種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就會使學生漸漸喪失這種能力,因此,在物理課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蔣冬蓮.在教學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M].教育藝術出版社,2005:34-78.
[2]吳明革.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M].青海教育出版社,2004:96.
[3]王強.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3(03):56.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