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摘 要: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有效歷史課堂教學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是教師備課過程中的一些必備環節,它們有著各自的獨特性,相互之間也有著關聯性。這四個方面著重講述了如何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有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所能形成的學習習慣和獲得的歷史學習方法、技能,繼而達到高效的教學、學習目標。
關鍵詞:歷史課;有效;因素;教學方式;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學觀念、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和學生新的學習方式,這對廣大的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將傳統教學方式中好的方面保留,輔之以新的教學手段,使二者結合形成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然而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歷史課教學方式,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從構思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反饋效果來簡單談談。
一、作為任教歷史學科的教師,要能了解學生在初中學段的身心發展特點
以七年級為例,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初中,他們好奇心強、愛表現,但學科知識的認知能力、理論水平較低,都還處在待建構過程中。他們接觸的學科比小學增加了許多,歷史課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對于一些抽象的歷史概念、時代特點,憑已有的經驗和教材的描述很難理解。在新學期伊始我沒有直接講授書本內容,而是給學生簡要談了一下歷史對我們學習、生活的影響。我告訴學生,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歷史課堂里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和名人軼事,在學生期盼的眼神中,我同時告訴學生,歷史課不是講故事課,不能帶著聽故事的心態來學習歷史。但是,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會用書本上的歷史知識結合一些歷史小故事盡量使歷史課堂講授的內容生動有趣。說到生動有趣,學生從心底里來說是非常喜歡這樣的講授內容,為我以后開展課堂教學定下了基調。當然,對我來說,每一堂課都要精心準備各方面的資源,力圖達到學生期待的標準。在美好的期待中,我也鄭重地告訴學生,所謂“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內容不能和歷史題材的商業電影、電視劇去相提并論,也并不是每一堂歷史課都能令他們覺得“生動有趣”,有些學習內容相對就要單調枯燥一些,這時更不能失去學習的信心。倘若真對歷史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就必須按照學習的規律一步一步來學習這門課,適時地進行總結和歸納,不能是好聽的內容豎著耳朵認真聽,單調的內容就耷拉著頭不愛聽。剛入七年級的學生,對增加的許多科目是既新鮮又恐懼,給他們說明“歷史課盡量講得生動有趣”是調動了他們渾身的新鮮細胞,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們對學習歷史這門課的恐懼。
二、教師要了解課堂授課的內容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熱度
這里的熱度,通俗地說就是一些歷史知識、歷史史實、人物生平、事件在現代社會的流傳、知曉程度。現代社會信息的流通渠道較廣,也很方便快捷,無形中擴大了歷史知識的傳播范圍,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影視媒體傳播的文字、音視頻內容。對于一些傳播熱度較高的基礎歷史史實,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容之前可能就已經有所了解,這樣教師在準備這些內容時可以簡略地帶過去;而對于一些傳播熱度較低的歷史知識則需要教師精心準備,有時甚至需要在課堂上多次強調、提及,這是備課過程中備教材的部分內容。掌握了所要講授內容的熱度,適當增刪一些課堂講授內容,有重點地講授基礎知識點,對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提高課堂效率是大有益處的。
三、作為一名想把歷史課講得生動有趣的教師,自身必須擁有翔實的歷史知識和細致縝密的講歷史的能力
一名歷史教師要能把中外歷史的大事年表按順序牢牢記在自己的腦海中。對于大事年表中的歷史人物,其相應的歷史事件,歷史功過不能有誤;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比如朝代的更替,亡國之君和開國之君要能串在一起來講授。相對于漫漫歷史長河,一名歷史教師要能熟練地就可以把歷史知識的先后順序在頭腦中閃過,這就是歷史教師所應具有的縱向知識。具有翔實的縱向知識的教師可以把有趣的、能吸引學生的歷史小知識、歷史趣聞穿插于課堂知識中講給學生聽,充分調動學生聽的興趣。豐富的縱向知識可以保證課堂講授中不出現張冠李戴的明顯知識性錯誤,也能保證不同的歷史朝代、歷史人物能有不同的歷史故事來吸引學生。在“吸引”的前提下,基礎的歷史知識、基本的歷史學習技能就如涓涓小溪一樣能流進學生內心深處,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歷史教師還要能博覽其他學科知識和縱向知識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識網,這樣在講
授一些歷史知識時能使歷史知識更生動,能用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來佐證歷史史實的準確性,進而歸納出特點和規律。擁有豐富的各學科知識,能夠提升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格魅力,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肯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學習心理學上說,學生喜歡一名教師,就能接受他講課的內容,這也無形之中幫助學生識記了課堂講授的知識,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四、想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要求教師能有較強的駕馭組織能力,即在學生學習、教材知識講授、課堂紀律等因素中要能找到一個平衡點
教師必須牢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學習。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有時不必刻意地要求學生必須記住這個,背下來那個,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如此,如果我們在課堂上精心準備的內容能吸引學生,能使學生有興趣地來聽,那這個知識學生一定能記得住、記得牢。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我要的是葫蘆》,說這個人想要葫蘆,就只盯著葫蘆看,不管葉子是否有蟲害,結果葉子落完了,他想要的葫蘆也沒有了。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時也可引此為戒,我們想要學生更好的學習效果,考出更好的成績,不能就只要求學生必須記住這個,背下那個,這樣往往收效不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來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有了好的聽課習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就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旦能達到主動學習的意愿,教師要的“葫蘆”就指日可待了。有時可能出現學生只記住了精彩的名人、趣事,而該記住的基礎知識點卻沒記住,教師也不必氣餒,只要學生有聽課的興趣,教師注意在恰當的時候教給學生總結、歸納的方法,慢慢地,教師能實現“授人以漁”了。怕只怕,歷史教師日復一日、喋喋不休地講授歷史課,而學生早已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
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一定是能通過各種方法采用各種手段來抓住學生學習的心,這樣就能真正實現新課程改革中所說的“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從而達到真正的自主學習,實現高效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黃月英.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8(04).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