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飛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83頁和84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悟周長的含義,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及操作能力。
2.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親身體驗中,使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親身經歷和感受周長的概念,懂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描述不同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提高對周長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平面圖形?(生答)
同學們知道的圖形可真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與平面圖形有關的知識——周長的認識。
看到題目,同學們想一想、猜一猜,我們這節課要研究學習什么內容?(生答)
[設計說明:利用老師帶來的圖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復習認識的平面圖形和生活中的一些平面圖形,明確本節課要研究的內容和平面圖形有關系。]
二、預設教學流程
1.學生先學
(1)學生學習什么是一周,體會一周的含義
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圖畫,漂亮嗎?老師有個想法,把這些圖畫鑲上黃色的邊框,這樣這些圖畫就更漂亮了,是嗎?
誰來拿著老師做的模型,邊指邊說該怎么鑲邊框?(繞邊線一周)
同學們,剛才給這些圖形鑲邊框時候,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這些圖形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這些圖形都可以從邊線一點出發,繞邊線一圈,又回到起點,同學們指的就是圖形的一周。
誰來邊指邊說游泳池的一周在哪里?同桌之間說一說籃球場的一周在哪里。
[設計說明: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對周長的認識都很模糊,知道那是什么,但卻無法清晰描述,所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如何理解“一周”。先理解什么是圖形的一周,通過學生邊指邊說和同桌之間再說,讓學生知道一周是從圖形的邊線找一起點,繞邊線圍一圈,又回到起點,這就是圖形的一周,為出示周長概念做準備。]
(2)自學周長概念
同學們剛才指的那些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請同學們看書自學什么是周長,即在一個平面中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摸一摸課桌面的一周,說一說什么是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一周,說一說什么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說一說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長。
找一找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表面有周長,什么是它的周長。
2.暴露學生問題
預設暴露問題1:學生不理解一周是什么意思。
預設暴露問題2:不會描述一個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
預設暴露問題3:不知道什么是封閉圖形。
3.師生共同釋疑
一周是從圖形的邊線找一起點,繞邊線圍一圈,又回到起點。這就是圖形的一周。
同學們,你們覺得平面中所有的圖形都有周長嗎?找一找:下面哪些圖形能找出它們的周長,哪些不能,為什么?(不封閉的圖形找不到它的一周就沒有周長。通過正反例子的比較,學生明確了封閉是什么意思。)
[設計說明:對于周長概念,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一周,學生能夠用準確的語言描述什么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并通過“指一指”和“找一找”等探索活動,讓學生充分實踐、思考和感受,使學生在充分感受物體表面一周的邊線的長的基礎上,試著說說什么是周長,然后再提出疑問,通過練習建立正確的周長概念。]
三、當堂檢測
(略)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答)
請同學們回家自己動手量一量,為自己建立一份《周長健康檔案》。(頭圍、胸圍和腰圍)
[設計說明:本課的結束環節安排的實踐作業從兩個方面反映了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一,生活中周長的應用很廣泛,如配畫框、給枕頭縫制花邊、推算樹齡等,這些都會用到測量計算周長的知識;第二,我們身體里藏著周長,比如通過對頭圍、胸圍、腰圍等的測量,再去和標準進行對比,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成長過程中的健康狀況。一個個鮮活的畫面能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本節課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使學生更熱愛數學。]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