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翔
新課標指出:“小學數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是學生評價改革的核心。
一、數學課堂運用多元評價的意義
教學評價多元化源于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傳統教學評價將主客體截然分離,老師是唯一的裁決者,學生只能任其“宰割”。而新的評價機制確立了多元評價,強調自評、他評和互評。教學評價不再是老師對學生的單方刺激,而是多方之間的互動過程。如我在進行“乘加”教學時,出示這樣一道題:教室里有三排桌子,第一、二排各5張桌子,第三排4張桌子,問一共有多少張桌子?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這些交流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了多元評價。獨立學習使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認知,而小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形成自評,同學之間則形成互評(即小組評價)。最后,在全班交流互動中形成組與組、師與組、師與生的多元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學生知道一共有多少張桌子,還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有這些張桌子。學生把觀察的方法和思考的過程描述出來,與所有同學共同分享,收獲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多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留作業時,教師可以留一些跟家庭生活有關的作業,如你家什么物品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這樣會出現家庭式評價。布置一些社會及社區實踐活動,如當環保小宣傳員等,即產生社會評價。課堂教學實施多元化評價能有效促進教與學雙方的互動相長,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從而培養出具有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并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讓學生找到自我,健康成長。
二、數學課堂采取多元評價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做到這這些,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傳統意義的教教材。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課堂對教材的再現絕不是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最大程度地把知識的教學融入到培養態度和能力的過程之中。
在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其主要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真正重視評價的有效作用,評價方法不夠靈活,評價手段缺乏,導致數學課堂表現呆板,沒有生氣,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效率低下。評價方法多樣化,會有效減少上述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手段,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有效的發展。課堂上教師鼓勵性的語言、關愛的動作、輕輕的微笑都是對學生“愛”的評價手段。有一位學生在觀察“尺子”主題圖時很踴躍,可能是緊張的原因,提問他時他竟說不出來。我讓他別緊張,請他先坐下想好了再回答。過了一會,我又請他站起來答,他很輕松就答出來了。在學生注意力分散時我會摸摸學生的頭,拍拍學生的肩膀,給學生一些善意的提示,這樣的語言和行動上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另外,根據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同,在進行評價時,還可以采用書面評價方式、采訪式的口頭評價方式、光榮榜評價、發證書、電腦軟件評價等多種方式。
評價語言注重準確性,要本著“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評價標準。要避免一節課上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把評價的方式變成一種表揚公式,這樣的評價是沒多大作用的。一味表揚正如一味懲罰一樣并不可取。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并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夸獎,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才能讓學生建立自信。如“在這個問題上,你可以當老師了!”“你分析問題這么透徹,老師真希望每課都能聽到你的發言。”“這么難的題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這節課發言了好幾次,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創意,看來你是認真思考了。”“你真愛動腦筋,這么難的題你都能解決。”教師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用愛心正確評價,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及社會化評價,從自身、同齡人和社會群體那里得到尊重和鼓勵,從而關注自己和別人的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有更新觀念,徹底改變原有的評價機制,新課程標準理念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