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義全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現實環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初中語文教師應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現狀,深入分析研究新課題,抓住重點和方向,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
當前,新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新的理念和新的經驗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場教學改革的洪流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和總結教學經驗,貫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和改進教學工作。本文針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方向進行了論述。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很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在小學階段的基礎不夠扎實,再加上教師忽視了基礎知識的教育,使學生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導致無法學以致用。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不采取相關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學習、反感學習,將導致知識水平和教學效率降低。
2.教學方式傳統守舊。初中教育階段正是學生由懵懂走向主動學習、接受知識的時期,教師應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為進入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在當今的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呆板守舊的教學模式為主,沿襲原來的備課資料和教學成果,沒有針對當今學生的實際,也缺乏創新。這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厭倦學習,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
1.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改革是以各種改革成果為核心理念的改革,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主動參與來達到學習目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指導作用。
2.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的加入是現代化教學的主要特征,初中語文教學由此進入信息化的時代,網絡上大量豐富的教學信息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有效地提高教學成效和教學質量。
3.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學,能更加促使他們的全面發展。
4.構建完整的教學框架。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不應局限在課堂上,而應該延伸到課前與課后,在課前要求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并通過課外活動拓展教學,鞏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建構
1.要明確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研究,采取有效的解決辦法,對薄弱環節加強指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在各科的學習和實踐中充分運用語文能力,開放式教學,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語言和閱讀能力,讓學生自主地感受文字所傳遞的信息,進行體驗式閱讀,沉浸在語文學習的快樂中。
2.初中語文的教學改革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
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教師轉變為引導角色,為課堂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讓教學模式從單一性轉向互動性,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知識程度,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進行個性化輔導,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學生,考慮其個體所長,充分得到發揮。教師在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應積累教學經驗,結合實際來使用新課程教材,將教學活動立足于學生,根據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發掘學生的潛力,構建語文知識結構,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3.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應隨著新課程的發展不斷創新,這不僅體現了新課程語文教學的魅力,而且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擺脫傳統枯燥的教學形式,采取新的教學手段。
如多媒體教學,創建教學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理解課文內容,分組學習,讓學生和教師加強互動,這不僅使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和延伸,也使學生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吸收知識。在感受課文中充分發揮創造性,在實踐中進行深刻的理解,使生活經驗得到豐富和積累。
教師應該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動態性調整,在事先設定的內容上進行補充和完善,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和相互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參與權,讓學生自我發揮,與學生的關系要轉變為互相的,促使雙方共同成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也應不斷變化,以多媒體教學等更加豐富的手段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成效。初中語文教學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優化教學方式,進行資源整合,豐富和發展教學內容,突出語文的人文性,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培養其正確的價值取向。讓學生通過人文教育對語文知識有更高的認識,豐富情感,提高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陸花平.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03):33.
[2]唐穎.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6):3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