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風英
【摘 要】幼兒時期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意義重大。本文從豐富表演物質基礎、營造良好的對話環境、創造自主性游戲、加強家長指導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幼兒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 策略
幼兒時期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是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每個幼兒的口語水平在“對話”的平臺上得到迅速發展和提高。
一、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表演物質基礎
應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以及游戲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中班幼兒對游戲的道具感興趣,因此,僅提供給幼兒頭飾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帽飾、胸飾、顏色鮮艷的服裝及各角色需要的道具等,它們不僅能激起幼兒進行表演的愿望,而且還直接影響到表演的趣味性、戲劇性和象征性。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能力強的幼兒往往踴躍參與,主動地、有創造性地表演角色,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在一旁觀望或勉強講幾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引導幼兒以強帶弱,讓能力較強的幼兒帶動能力較弱的幼兒一起參與進來。就拿《小兔子找太陽》這個故事來說吧,里面的角色只有兔媽媽和兔寶寶兩人,但孩子們很喜歡兩人的對話,我們就和孩子一起將原來作為道具的紅燈籠、蘿卜、氣球、太陽也改變為角色,和兔媽媽說一樣的話,并以小組為單位集體擔任角色來表演。這樣一來,就有了主角和配角之分,也使全班孩子都參與了進來,從而促進了整體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二、為幼兒營造熟悉的對話環境
創設適合培養幼兒創造性語言的物質環境,讓環境與幼兒產生“對話”,成為幼兒學習、表達、探索的刺激物和橋梁,為幼兒創造說的空間。兒童的世界到處充滿著美的色彩,他們愛玩、愛畫、愛制作,讓他們參與到幼兒園的墻飾活動中來,激勵幼兒去想、去說、去做,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的活動區角是每個幼兒參與實踐活動的最好去處,在這里,他們樂此不疲,教師鼓勵他們多看、多聽、多說。如自然角飼養的小白兔,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幼兒在觀察、照料的過程中,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動,交流喂養的好辦法,在實踐中獲得了知識,鍛煉了能力,發展了語言。帶著幼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摸、去看、去聞、去聽,讓他們親身體驗、感受這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世界。每個孩子會像小鳥一樣唧唧喳喳地和小草說,和藍天說,和自己的同伴說,說自己的感受,說自己眼里發現的每一個新奇的東西。如今的孩子對動畫片百看不厭,教師充分利用融動畫、聲音、文字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媒體,給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讓每個幼兒在入情入境的環境里感受語言、學習語言、表達語言。通過講故事、聽故事這一語言活動,孩子們不僅知道了各種有趣的事情,還增加了詞匯量,說話清楚了、完整了,自信心也增強了。
三、為幼兒創造自主性游戲
家長可以通過各種游戲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可以玩“老狼老狼幾點鐘”游戲,請孩子扮演小羊,父母扮演老狼。小羊反復提問:“老狼老狼幾點鐘?”雖是一句簡單的提問,可對孩子來說卻其樂無窮,孩子不僅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而且語言能力也獲得了發展。幼兒好模仿,好表演,他們喜歡模仿成人的活動。家長可以召開家庭聚會,鼓勵孩子講故事、表演歌曲、朗誦兒歌。如果孩子不愿意獨自表演,家長可以先表演或與孩子一起表演。孩子表演時,家長要認真觀看,結束后熱情地鼓勵,給予肯定,并具體指出孩子有進步的地方,比如唱歌聲音很大、故事講得很清楚等。
在一開始玩游戲的時候,孩子們在娃娃家只知道要扮演娃娃家的媽媽或者是娃娃家的爸爸,而且在游戲時也不會進行語言上的交流,就是在娃娃家走來走去,要么就是“媽媽”給“爸爸”吃東西這樣的肢體語言。于是我在幼兒玩過游戲后請幼兒回去觀察爸爸媽媽在家要做些什么事情,在吃東西前會怎么說。在玩游戲時我又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和他們在游戲時交談,引導他們在游戲時用語言來表達自己要做的事情。還生成了“小主人、小客人”的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中開展“鴨哥哥請客”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在游戲時知道怎么去做好娃娃家的主人和客人,怎樣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孩子們在游戲中不僅獲得了游戲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斷地提高。
四、指導家長與幼兒平等對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每個獨生子女,在孩子面前時常表現出焦慮、煩躁等情緒,長期處于這種消極影響下的孩子變得膽小、內向、害怕與人交往、表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指導家長與幼兒平等對話是家校聯系工作的重要內容。譬如在親子活動中,家長、孩子共同參與游戲,增進了母子情、父子情,父親沒有了往日的威嚴,幼兒沒有了往日的拘謹,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歡聲笑語。同時,讓家長從孩子的表現中,不僅僅看到孩子的進步,更學習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通過家長學校、家園聯系卡等多種家校共育方式,讓每位家長學習并領悟到:只有營造一個溫馨、友善、關愛、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愉悅和相互信任的氛圍中開放自己、發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在日常活動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地開口說話,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不斷地提高,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語言的積極發展,為幼兒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樊利春,張靜.0-3歲兒童語言能發育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04(10).
[2]趙虹.生活中如何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J].教育導刊,2002(08).
[3]周兢.漢語兒童語言發展階段新說[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