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悄然來臨。它代替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成為了最新的經濟形態。在這種新型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中一個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成為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財務會計教學遇到了一些問題,筆者對此提出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知識經濟 財務會計 問題及對策
一、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并不是一個新興的專業,而是具有了一定時期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它已經形成了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思路。但是隨著新的經濟形勢的出現,已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中的某些部分已經不適合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進行調整和創新。目前,我國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在課程方面
首先課程設置不合理。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為了適應生產建設、服務需求、管理等第一線的崗位需求,培養具有專業技能、從事專業崗位工作的技能應用型人才。但是這一教育目標常常被空置,得不到具體的實現,其主要原因就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在總課程和總課時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尤其是納稅會計處理和納稅實務課程。在我國中小型企業眾多,日常核算的業務也較為簡單,其財務會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稅款的申報繳納和納稅會計處理。在某些小型企業中,會計存在的必要就是為了納稅。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也主要定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但是有關會計專業的專業課程中涉及到納稅會計處理和納稅實務的課程明顯不能夠滿足培養人才的需要。
其次、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目前財務會計教學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來編寫的,教師的授課也是根據這兩本書而進行的,授課內容和稅收法律中的規定有所不同。教師基本會計理念教給學生的是責權發生制,但是稅收法律制度中有關收入和費用的確定和會計有所不同,它既有責權發生制,也有收付實現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區分這兩者的不同,避免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二)在教學方面
在財務會計教學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第一、教學目標滯后,定位不準;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應該充分體現出“專業化”和“技能化”的特色,以為社會培養實用性和技術性人才為主要目標。但是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一教學目標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通過初級和中級會計師考試為教學目標,偏離和社會的需求。第二、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依據。但是目前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要么是使用本科教材,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要么是自編講義,胡編亂造,不合實際,嚴重影響和教學。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手段落后;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顯示出其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因為學校的擴招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原因,很多現代化教學設備并沒有派上用場,教學以黑板加粉筆的形式盡興,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在成績考評方面
財務會計專業對于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沿用的是傳統的評價方式,以期末考核為主,采用卷面和分數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在本學年的學習成果。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往往平時不學習,考前瘋狂背誦,以獲得一個過得去的分數。同時在考試過程中,注重的是學生理論的理解和記憶,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考核上,卻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區域,導致學生重理論而輕實踐,實踐技能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策
(一)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目前,財務會計專業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要進行改進。以熟練操作技能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加強財務會計專業的實用性和技能型。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在教學方法上,改變過去灌輸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著啟發式和師生互動式進行轉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視野和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編寫適用教材,建設實驗室
財務會計專業的教材編寫一定要以一線企業在工作中發生的實際經濟事項以及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事項的內外部相關經濟聯系為導向,不能夠無中生有,主觀臆斷,脫離實際。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一定要注重實踐,以會計核算程序、憑證和傳遞程序為模擬對象,按照真實的工作流程,使用一線企業常用的原始憑證、會計賬簿和記賬憑證來訓練學生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實驗室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畢業后,基本上沒有一定的適應期,就被要求上崗熟練地工作。因此,加大對于實驗室的建立的資金投入對于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校企結合的辦學方針
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是面對社會需要而培養的,不是象牙塔里的與世隔絕者。因此教師在平常授課的同時,還要注重社會的變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應用技能。目前,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的教學水平,在理論知識的講授方面無可指摘,但是他們由于長期在校園內生活,與社會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脫節,所以對于會計的實際操作技能不夠熟悉,自然也就不能作為指導老師對于學生的操作技能的提高有所助益了。因此,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利用假期時間組織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到企業單位去進行見識、學習,熟悉各種會計操作技能,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的教學工作者。同時也可以聘請一線企業的高級會計師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使得學生和企業要求的距離進一步縮短。
參考文獻
[1]向有才,熊筱燕.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的質量控制探討[J].會計之友,2005.
[2]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
作者簡介:李嬌娜(1980-),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供職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工業學校,本科學歷,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財會電算化,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