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創++李海紅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利于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中國對外國際貿易進程,推動中國更加全面的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中國“走出去”戰略受阻,經濟增長“三大馬車”中投資與出口仍占據主導地位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貿易;發展現狀;建議
引言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以東連接著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以及亞太經濟圈,途經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成員國家,最終抵達波羅地海岸,地中海沿岸以及印度洋沿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經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國家,最終到達非洲的瓷器之路、茶葉之路、香藥之路。“一帶一路”經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中國-蒙古-俄羅斯草原之路等,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速度加快,全球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格局正在發生,沿線的50多個亞歐國家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階段,需要進一步激發區域發展的活力,提高合作潛力,促進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現狀
(一)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與“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規模就不斷擴大。沿線國家的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豐富,我國主要出口輕工業、制造業商品以及資本。在2000—2012年的十二年間,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上升了大約2000億美元,從161.53上升到2308.25億美元。
(二)出口商品結構升級
中國與戰略沿線國家的商品結構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和制造業產品。如2012年,對西亞的出口產品中,機械運輸設高備達285.63億元。而原料制成品占比不斷下降,截止到2012年,已降至26%。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升級,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價值明顯增加。
(三)進口商品結構相對穩定
中國進口戰略沿線國家的商品集中在化石、能源、燃料等領域。截止到2012年,原油進口維持在80%左右,可以看出,中國對于戰略沿線國家的進口商品結構穩定種類單一。
二、“一帶一路”戰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有利于各國加強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為沿線國家加強貿易合作創造有利契機。“一帶一路”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將有利于釋放各國外交關系和諧健康發展的“戰略紅利”;有利于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促進統一大市場形成,建立兩地一體化最終產品市場,擴大最終產品貿易,優化貿易結構,實現經濟貿易的優勢互補、互聯與互通,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發展成繼大西洋和太平洋貿易軸心的世界第三大貿易中心。
2.有利于國內區域協調發展
“一帶一路”將帶動西北、西南地區的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拉動西北、西南地區的經貿崛起,平衡國家對外貿易的區域格局。縮小國內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實現區域一體化戰略,促進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3.產業互補性增強區域合作基礎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對原油和液化石油氣等能源資源進口需求不斷攀升,另一方面,中國的輕工業、機械制造產品的水平顯著提高。中國與“一帶一路”各地區、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補性加強,為未來的深度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二)不利因素
1.制度、文化差異造成合作障礙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多長期依賴西方國家的發展,并且當地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文化、基督教以及猶太教。復雜的生活信仰和生活習慣會對對外貿易造成障礙,制約經貿長期深入發展。
2.局勢動蕩影響雙邊合作深入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宗教、種族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錯綜復雜,地區局勢動蕩。既有民族矛盾。部分國家之間還存在領土邊界糾紛、經濟利益沖突,甚至發生恐怖主義襲擊。動蕩的局勢隱患會是世界各國投資者最擔憂的問題,也是中國深化與之開展經貿合作的主要風險。
3.市場規范化程度低
中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制度日益完善發展,而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市場規范程度低,相關的法規政策不健全,缺乏有關部門的監管和約束,信用管理體系比較薄弱。甚至在西亞部分國家還是計劃經濟占主導,“看得見的手”在指引著貿易的進行,經濟管理觀念落后。上述因素使廣大中國的企業和投資者信心不足,影響了中國進一步與之加強貿易合作。
三、加強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政策建議
(一)建設“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關系
建設“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細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規劃,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貿易合作方式。全面擴大與西亞的貿易經濟交往,拓展國際貿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享貿易利益。
(二)加快交通設施建設
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港、路、空領域的互聯、互通建設,保證交通基礎設施的聯通性,加強各個地區在海、陸、空通道的建設和升級,使之成為深化中國與一帶一路各國相互合作提供重要的支撐。
(三)加強能源貿易的合作
中國不僅是工業大國,還是能源消耗大國,石油、化工所需主要依賴外部提供。2013年,中國對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8.1%,“一帶一路”地區的國家是中國主要的石油供應國。加強能源合作,深化能源貿易伙伴關系,對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對供給國的經濟也有很強的拉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安宇宏.“一帶一路”戰略[J].宏觀經濟管理,2015(1).
[2]陳秀蓮.中國與東盟國家服務貿易互補性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1(6):74-80.
[3]周國建.西部大開發與中國和中東的經貿合作機遇[J].世界經濟研究,2010(11):81-86.
作者簡介:陳國創(1990–),男,漢族,河南蘭考人,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2014級政治經濟學專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持續發展;李海紅(1991–),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