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傳玉
摘 要:近年來,中小企業法制建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大多數中小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機制建設還處于初始階段。隨著我國建筑業市場化進程的深入和行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建筑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法律風險也日益增多,如何提高防范與化解法律風險的能力,成了建筑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施工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法律風險;風險防范
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
企業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于企業自身和相關各方沒有嚴格按照簽訂合同或者法律法規來行使基本權利并履行責任義務,從而導致企業產生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包括需要承擔潛在的經濟損失或者是另外的損害風險。
種類包括以下這幾種:經營性損失(收益損失或者利潤損失、增加成本和責任等等);民事判決、民事裁決和民事索賠(其中包括辯護及和解費用);行政處罰、刑事處罰以及法律制裁;商譽受損;企業資產受損;其他損害。
引起企業法律風險的主要原因:通常有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合同違約、侵權(例如知識產權)、或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權利等。
二、施工企業的風險辯識
(一)收集各種資料
工程項目環境方面的資料,其中包括了社會環境、生態環境、自然環境和作業區域。
(二)分析不確定性
在收集各種資料的基礎之上,必須要從這4個方面深入分析工程項目當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分析在工程建設的環境當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分析項目在建設周期各種不同階段當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分析工程成本、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以及HSE管理不同目標當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
(三) 確定風險事件,編制項目風險辯識清單
在分析不確定性的基礎之上,把這些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依照工程項目的內部、外部、目標以及技術、非技術一一進行分類和歸納,再展開風險辯識,確定在實施過程當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風險事件,從而編制項目風險的辯識清單。
三、建筑施工企業所面臨的主要法律風險
(一)投標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想要承攬一個工程的主要手段那就是進行投標,在投標的時候企業需要對業主從技術、價格、工期與質量這幾個方面做出相應承諾,然而在投標的過程當中卻存在著對工程項目調查分析不足,假如中標的話就必須要承擔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生的所有不確定風險,包括自然環境風險、施工技術風險,以及對業主招標文件理解不夠、投標報價漏項低價中標造成預期虧損等。
(二)合同法律風險
當前建筑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如工程質量問題、工程款拖欠問題、原材料價格問題等,這些問題和合同履行不良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直接聯系。很多業主恰好就利用了建筑施工企業非常迫切的想要承攬到工程任務的這一心理,所以它們就會在簽訂合同的時候附加上一些不平等條款,從而導致施工企業在最初承接下這個工程的時候就處在一個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隱入合同陷阱。建筑施工企業一切風險的源頭就是合同,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勢必會造成工程項目實施中的被動。
(三)債務承擔風險
由于銀根緊縮,很多時候建筑施工企業都被迫使墊資施工或者帶資施工而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本風險。從緊的貨幣政策給市場資金的總量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并使其減少,對施工企業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在招投標過程中不得不迫于形勢參加競標壓價。
(四)訴訟風險
施工企業由于不能及時的收到建設單位支付的工程款,所以就只能一直拖欠著分包工程款與供料貨款。拖欠之風的迅速蔓延,一拖再拖,日積月累,數額大了,施工企業在任何時候都面臨著可能會被分包商與供應商訴訟的風險。
四、施工企業的風險應對策略和措施
(一)加強企業管理,設立風險管理部門
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制度與組織形式這兩個方面進行適合本企業的創新,從而使施工企業的活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起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從而能夠有效順利的去實施決策。除此之外,組織形式必須要把項目經理制當作主體,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建立法律顧問和法律聯絡員制度,在組織上建立起一個把風險經理與風險部門當作主體的監督機制。
(二)加強合同管理,注重合同談判
在合同簽訂前,必須要熟悉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對其進行掌握,仔細研讀合同當中的各種條款,并對合同文本進行分析,通過一種談判的方式,對合同條款進行拾遺補缺,在很大程度是有效的避免存在于合同當中可能會損害自身利益的一些條款。施工企業的談判人員必須要比較善于能在合同當中限制風險與轉移風險,并且能夠透徹的研究一些免除責任的條款,不會盲目的去接受一些業主擬定的免責條款,使雙方都能夠在風險中達到較為合理的分配。對業主的風險責任條款一定要規定得具體明確,在合同談判過程中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談判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強化資金管理,化解分包商與供應商的訴訟風險
首先,資金管理是施工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并使管理方法得到完善,規范結算紀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起一個企業資金結算中心或者是“內部銀行”集中開戶,統一管理,編制月度資金的收支計劃,嚴格審批制度,并嚴格遵守以收定支的原則,有效的去控制資金流向與資金流量,使履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其次,施工企業必須要根據不同工程合同當中約定的工程款收取條件,在和工程分包商以及材料供應商簽訂合同的時候,應該力爭列入支付分包工程款和貨款的限制條款,使分包商與供應商充分明了工程的低價中標當中所會帶來的效益風險。
五、結束語
總之,企業進行法律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是企業避免失敗,贏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協調好與市場、法律、政策、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在各個層面上構筑起風險防范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在競爭激烈與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穩步、健康、安全的經營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劍君.論企業法律風險與防范[J].商業經濟,2012(03).
[2]郁建.如何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工作[J].蘇鹽科技,2012(01).
[3]韓強,吳鹿利.加強企業法律風險防控,促進企業正常運營和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