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
[摘 要]傳統的作文教學是教師布置題目,然后學生作文,學生因為無“可炊之米”,常感到作文無話可說、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如果把想象帶到作文教學中去,其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的。
[關鍵詞]作文 想象 懸念 續寫 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60021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則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作文是學生用書面語言進行自我認識和認識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表達的過程。不少學生面對作文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好新、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興趣盎然地感受多姿多彩的寫作情境,用心靈去感悟生活的真諦,給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放飛他們寫作的靈感,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文采得以展現,讓他們翱翔于作文天空中。
一、以懸念為載體,激發學生的想象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才能。”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思維是學習的第一要素,善于創新思維是中外有成就的人共同的成功秘訣。想象的思維能力是一個成功文學家的奇特翅膀。”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調動學生的想象熱情,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我通過設置懸念,讓學生進行想象——通過想象把沒有生命的事物,變成有語言、有動作、有思想的鮮活的生命。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的寫作——編寫童話時,我引用了美國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的兩句話“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作為開頭,設置懸念,讓學生展開聯想,充分發揮想象力去想象故事的結局。結果,學生把故事寫得生動有趣。有的學生把地球上人的毀滅歸結為機器人的革命行動,行文流暢,娓娓道來;有的學生以地球污染為背景,氣候變暖,造成地球兩極冰雪融化,從而想象出若干年后地球將成為“水球”。他們對人類處境的設想,寓意深刻,發人深省。這樣的習作訓練,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寫作欲望,讓他們帶著高漲的熱情去思考,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他們正確認識事物、掌握知識和將來創造性地工作奠定基礎。
二、以續寫為平臺,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寫作質量。”遵循這一要求,我利用現有的教材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合理地拓展現有的課文。比如,在學習了《蟋蟀在時報廣場》后,我布置學生一個任務:“展開想象,續寫蟋蟀回到家鄉后的情景。”有的學生說:“蟋蟀回到家鄉后,與原來的朋友格格不入,后悔回到家鄉。”有的學生寫:“蟋蟀回到家鄉后,開始不后悔,久而久之,他思念在紐約結識的朋友,有些后悔,但還是適應鄉下寧靜、自由的生活,會一直在鄉下生活下去……”
又如《清兵衛與葫蘆》的結尾“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開始嘀咕了”,言盡而意未盡。我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進行續寫:“清兵衛的父親又開始嘀咕什么?他能守住這個愛好嗎?后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有的學生寫道:“清兵衛的父親像對待清兵衛的葫蘆一樣把他的畫撕爛扔掉,并勒令他以后不準再碰這些東西,清兵衛最終放棄了繪畫。”有的學生寫道:“雖然清兵衛的父親把他的畫撕壞了,但他毫不氣餒,繼續畫下去。后來偶遇畫家,得到了畫家的賞識,作品獲獎,轟動全國。最后他父親也支持他畫畫了。”也有的學生寫道:“清兵衛的繪畫夢跟他的葫蘆夢一樣破滅了,他覺得活著沒啥意思,最后投海自殺了。”學生想出來的故事不僅緊扣文章的主題思想而且妙趣橫生。這樣的訓練能讓學生開動腦筋,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拓展了他們的想象空間。
三、以素材為契機,挖掘學生的想象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才能。”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更新的、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根據中學生正處于想象力日趨豐富這一階段的特點,我常常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或假想的素材,充分挖掘他們的想象思維,有效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我讓學生想象此句所描寫的意境,有的學生寫道:“清風徐來時,微風拂面,樹枝隨風搖曳,輕輕地扭動腰肢,跳起了優美的舞蹈,月下的樹影隨風晃動,斑斑駁駁,似在水中飄搖的水草。”有的學生寫道:“當風停影靜的時候,月光如水般清透明澈,婆娑的樹影在‘水中枝葉交橫,真的宛如書中描寫的意境一般……”
又如,《故鄉》一文對二十年前的故鄉和二十年后的故鄉細膩的描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結合第五單元作文訓練“描繪二十年后的家鄉”讓學生想象二十年后家鄉的樣子。有的學生寫道:“二十年后,我的家鄉將會出現一所所現代化的學校,學校里是一幢幢整齊的教學大樓,每個教室里有電教化教學設施,如電腦、電磁黑板、展示臺等,教師們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把我們培養成對祖國、社會、人民有用的人才。”有的學生寫道:“我的家鄉現在隨處可見的垃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鮮花、綠草、樹林,所有的垃圾都被運送到大型的垃圾處理場進行再回收、利用。家鄉的水更清,天更藍,家鄉人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的學生寫道:“家鄉現在的工廠越來越多,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如果不及時治理、保護環境,那么二十年后的家鄉將會廠房林立,人民的物質生活很豐富,但是廠煙如云,道路兩旁遍地煙塵,樹木被煙塵環繞,奄奄一息。”顯然,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提供一個真實或假想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抓住事物的本質規律,挖掘學生深刻的思維,訓練學生如何去寫人、記事、寫景,這樣既創設情境又激發學生興致, 既達到培養學生想象的目的,又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個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亞里士多德曾說:“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性活動的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給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和空間,激發、拓展、挖掘學生的想象,激勵他們沖破思維禁錮,放飛想象,馳騁于未知的領域,超越自我,激揚文字,抒寫心曲,創造出嶄新的形象,翱翔于作文天空中。
[ 參 考 文 獻 ]
[1]劉墨,歐陽芬.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任麗芬.有效備課——初中語文[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3]朱德民,顏景山.初中語文有效上課[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