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夢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中職種植專業學生源素質參差不齊、基礎很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專業課興趣不足而且沒有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因此要保證本專業的教學效果,必須將課程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優化教學方法,突出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新觀念,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培養滿足企業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型技術人才。該課題研究者經過不斷實踐和學習新課程教育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即把教學做融為一體,并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基礎上,總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中職種植專業 學習特點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194-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種植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結合本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使教學實踐和農業生產密切結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培養優秀的中職生和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地方經濟建設添磚加瓦。該課題研究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和訪談調查,針對中職種植專業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對策進行分析。
1 中職種植專業學生特點
中職生所處的時期正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學習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為上的差生成為現階段中職種植學生的主要構成成分。在心理方面,他們情緒自控能力差、缺乏應有的理想和追求、自我中心意識過強、交往失度失范,迷戀網絡世界,致使學生出現“學農不愛農”的思想。在學習方面,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較為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效率低下,學習興趣低下。雖然基礎差,但智力不差。他們的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較容易接受,適應性強。多數學生厭棄種植專業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及受外界對本專業偏見的影響,無明確的就業方向。
2 教學對策
2.1 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十分重視教育與經驗的結合,注重生活體驗,認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學是極為重要的。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看來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動力。教師要有很好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修養,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并營造清新健康、奮發向上、嚴肅認真、輕快活潑的課堂文化環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中職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改變原有的評價機制,把單一以筆試為中心的考核體系變為筆試和實踐課成績相結合評價方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創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將參與式教學法、現場直觀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并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視頻、圖片、動面、直觀教具等生動的展示植物生長的過程、病蟲害特征等。如在學習植物學相關內容時,可帶領學生到校園內觀察不同植物的形態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能直觀地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同時學校要加強實踐教育基地的的建設,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參與果樹的施肥、澆水、修剪、授粉、疏花疏果、病蟲防治、采收工作,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制定適應社會需求的培養目標,以“實踐操作技能”教學為主線,把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
2.2 適當設立教學目標,運用分類指導法
根據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即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最近發展區”。中職種植專業的學生多數基礎差,而且個別學生還存在自卑心理。所以教師應成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的“缺點”當“特點”尊重個性,關愛尊重每一位學生,善用表揚、激勵,滿足其贊譽需要,促進他們增強自信心,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學應面向大多數學生,對于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要適當降低難度,以鼓勵為主,給予更多的關心;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要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擴散思維的創新能力。教師要讓學生能夠學會你要求的內容,讓他們體驗成功。有了這種成就感,才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以前不同,是可以學會的,是有學習的能力的,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策略,學有所獲,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給學生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概念記憶法、章節內容復述、及時復習、自問自答、嘗試背誦、“過度學習”等。
2.3 重視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綜合職業能力是指人從事職業活動應具備的一般專業能力及相應的社會工作能力。它要求勞動者能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善于進行交流合作,能積極應對職業活動的變化,不斷更新職業知識和技能。種植專業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愛農、學農、務農,以農為本的思想,進一步培養他們對農村的和農民的感情、對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另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種植專業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專業教師要走進企業,加強與企業一線人員的交流與學習,提高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學生也要進入企業去實習,提高實踐能力,學會做人做事,明確就業方向。
3 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種植專業教學中要摒棄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理念,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針對學生自身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和把握課堂時間,增強種植課堂教學效果,寓教于樂,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要尋找出相應的教學對策,并進而形成一套科學、實用、有指導性意義、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最終使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成為實用型、技能型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張曉獻,楊金栓.關于中等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6).
[3] 鄭秀紅.談新形勢下中職學生思想現狀問題、成因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