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廣
摘 要:本文針對加強學生民族文化素養,結合服裝設計教學的規律及特點,以學生為中心,構架在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影響下,把民族文化與服裝設計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對傳統民族服飾的了解、加強學生民族文化的素養及提高學生對民族服飾文化的意識的教學環節的改革,探索使學生在多元化背景下,設計出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服裝產品,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關鍵詞:民族文化;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1 民族文化的概念
民族文化從文化審美的角度出發,凡是在民族融合、發展與演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民族內的人民集體創造、繼承、再創等反應本族的文化精神、民族心理和風俗習慣,具有此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的統稱。在民族歷史文化積淀的長河里,民族特色這一支流永遠奪目璀璨,激情四起。它所帶來的美,不僅是特色,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內涵。經過漫長的歷史檢驗,這些民族特色逐漸成熟,民族特色之美逐漸被人士所接受認可。民族特色之美主要由文化內涵來詮釋。通過民族文化與服裝設計教學相融合,把民族特色之美融入到服裝設計中,民族文化的內涵通過特定的紋樣造型、結構、色彩等形式的表達,寓意著對美好生活的祝愿。 設計師將具有特定內涵的傳統圖案的裝飾造型、 色彩及工藝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在服裝上,使民族元素在現代生活的審美中得以升華。
2 民族文化素養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培養
服裝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求學生對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所認知,有針對不同民族文化知識進行設計的能力,在教學大綱中屬于專業必修課。目前,國內服裝設計院校大多數以培養學生的服裝創意設計方面的能力培養,側重學生設計技能及創新思維的訓練,側重服裝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根據教學實踐來看,這種培養方案容易產生一個誤區,學生缺乏寬闊的文化視野及民族文化素養,設計出的服裝缺乏人文關懷,服裝即是商品也是人們表達情感的載體,在設計中融入民族文化能滿足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需要,喚起民族情感。因此,針對目前高校服裝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寬闊的民族文化知識面,能夠設計出充滿民族文化內涵的服裝。在教學設計上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以民族文化為紐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模式注重民族文化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學內容以突出民族文化與服裝設計相融合為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增加民族服裝設計實踐創新內容的比重。具體改革如下:
2.1 加強學生民族文化的理論素養
民族文化承載著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風俗、信仰等綜合信息,在理論教學階段,通過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濃厚的興趣,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能動性。理論教學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用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傳統民族文化的視覺符號特征,要求學生對照圖片進行識別不同民族文化符號的視覺差異,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識;第二階段,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識后,選擇兩種不同的民族的吉祥文化符號進行比較,分析其各自的差異,并進行小組討論;第三階段,對分析的吉祥文化符號進行傳承與創新,在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設計理念及表現手法,進行再設計。根據課堂觀察、課后問卷反饋,學生在理論課時中學習興趣很高,在民族和不同民族文化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后面民族文化元素進行服裝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2.2 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元素的提煉
在學生對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后,需要把民族文化與服裝設計進行融合,提取民族元素進行服裝產品設計。由于民族文化元素眾多,根據服裝設計的特色選取具有典型性的民族元素進行專題教學,如民族服裝圖案提取、民族服裝款式提取、民族色彩提取及民族特色服裝工藝提取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題教學及探討,讓學生掌握如何提取民族元素方法,掌握把民族元素應用到服裝中去的設計創新能力。
以民族服裝圖案提取專題教學為例,采用案例教學法,用圖片資料展示不同設計類別中應用民族圖案的案例,從而開闊學生的視線。以優秀設計作品作為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并鼓勵學生從民族文化中吸取靈感,合理的把民族元素與服裝設計相結合。這部分訓練可分三個階段:(一)民族元素資料整理: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收集不同民族文化區域的典型圖案,建立民族文化數據資料庫;(二)課堂演示: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提煉民族元素圖案,并把圖案進行設計應用到服裝中去。讓學生掌握從資料圖片—提煉—設計等完整的過程及方法。(三)學生練習:教師課前做好準備,從世界各民族選取具有典型特色的40個民族,要求每個學生挑選其中一個民族進行民族元素調研,提取這民族的特色圖案元素進行設計并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從課堂及學生作業反饋來看,學生能夠以民族文化作為靈感來源,從世界各民族文化藝術傾向中吸取元素應用到服裝設計的色彩、款式、工藝、圖案等方面中,鍛煉學生眼—腦—手相結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針對民族元素進行服裝設計的能力。
(圖1,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取書法元素進行創新 )。
2.3 民族風格服裝的產品開發
服裝設計課程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先進的設計理論和技能外,還要使理論與市場相結合,了解服裝企業的基本操作方法、產品特色、市場定位、品牌的風格、產品的組夠及上貨計劃等。因此,在民族風格服裝的產品開發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結合市場,在掌握好基本童裝設計能力的前提上要做民族風格服裝品牌的市場調研,首先從專業服裝市場(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中去認識商品的特點及民族風格服裝的設計要求,了解民族風格品牌的運作。經過小組成員及教師的認真分析得出調研結果,再根據各成員的特長,進行小組分工,模擬某一民族品牌做出下一季度的產品設計方案,并以成衣的形式呈現。通過調研—設計方案—產品等教學過程,使學生正真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以后設計出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服裝產品奠定基礎。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在結合理論講授、市場調研、案例分析法、團隊學習等多種教學手段,學生能夠把理論與市場結合,提高學生設計出具有文化內涵的服飾產品。學生能夠以民族文化作為靈感來源,從各民族文化藝術傾向中吸取相關設計元素應用服飾產品的款式、色彩、材質、裝飾等方面中,并使民族元素轉換為市場價值,提高服飾產品的附加值。
3 結語
在多元化文化交流的理念影響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理念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服裝設計童裝設計高等教育對服裝產業發展的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改進現有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根據學生反饋效果來看,提高民族文化素養教學模式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良好的效果。本課程針對多元化交流的背景下,在服裝設計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探討,有利于培養出具有民族文化素養的服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宋婷 .民族元素在現代服裝上的應用文學界(理論版)[J] .2012,(05):279
[2]崔玉梅.編著 童裝設計(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