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
摘 要:運動員或大學生在體操訓練中由于各種原因常常發生各種運動損傷。通過對體操運動損傷的研究調查,初步揭示了損傷的一般規律, 針對體操訓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機理,提出一些合理的預防措施,為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方法和積極損傷后處理,確保教學訓練的順利進行 ,促進體操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操訓練;運動損傷;預防
1 前言
當前體操運動技術發展很快,其特點是動作難度大、更新很快。創傷是運動員系統訓練、大運動量訓練和運動成績提高的絆腳石[1]。創傷發生后容易給人不良影響和恐懼心理,影響后備力量的培養。為了能有效地減少和避免學生在體操練習中運動損傷的發生,更好地完成體操教學與訓練任務,正確處理好科學訓練與高難度動作的關系,提高運動成績,防止運動創傷的發生是我們能否攀登體操技術高峰,培養出優秀運動員以及教練員的一個重要課題[2]。
2 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可分為直接原因(基本原因)和誘因(外因)兩大方面
2.1 直接原因(基本原因)
2.1.1思想麻痹,不夠重視
運動損傷的發生,常有教練員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認識不足或麻痹大意有關。他們多存在著某些片面認識,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運動訓練中和比賽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訓練中相互逗鬧,動作隨意、懈怠,這也是造成體操訓練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
2.1.2技術上有錯誤,盲目練習
體操動作的技術行很強,由于訓練水平不夠導致技術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破壞了運動時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這是初參加運動訓練的人或學習新動作時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3]。例如:做頭手翻、跳馬時,及容易造成損傷。
2.1.3教學松懈,組織方法不當
體操練習項目多、內容廣、任務重,組織不當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在組織方法方面:如果學生過多,教師又缺乏正確的示范和耐心細致的教導,缺乏保護和自我保護都可能成為受傷的原因。
2.1.4違反運動解剖、生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原理,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
訓練中相互逗鬧,動作粗野,不遵循運動解剖、生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原理對所練習的動作擅自串改,玩性太足。某些組織所處的特殊解剖位置,在運動時可與周圍組織發生積壓和摩擦。如肩袖肌腱,局部組織較弱,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容易造成損傷。
2.2 誘因(外因)
2.2.1運動負荷過大
安排運動負荷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鍛煉者的生理特點,運動負荷超過了鍛煉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尤其是局部負擔過大,引起微細損傷的積累而發生勞損,這是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4]。
2.2.2不遵循循序漸進和適時恢復訓練原則
在體操教學中,教師對新教的內容要循序漸進的教給學生,動作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在訓練課的設計上尤其要注意先后順序,先學什么,后學什么。,
2.2.3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以及疲勞時肌肉力量,動作的準確性和身體的協調性顯著下降,警惕性和注意力減退,反應較遲鈍,此時參加劇烈運動或聯系較難的動作,就可能發生損傷。鍛煉者的心理狀態與運動損傷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系。
2.2.4未區別對待各項運動的技術特點
各項運動都有它自己的技術動作特點,使身體各部位所承受的負擔量不同,若訓練方法不當,容易引起負擔較大部位的受傷。
3 運動損傷的預防
如果在體育鍛煉時,不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就可能發生各類傷害事故,輕者影響學習,重者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對廣泛開展運動訓練有重要的意義。
3.1 加強思想教育,提高訓練素養
平時要加強體育教學、運動訓練中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對健康運動的新理念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行為和預防傷害事故的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貫徹認真預防為主的方針。
3.2 合理安排訓練,正確把握技術的重、難點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估計哪些動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術動作容易發生損傷,做到心中有數,事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5]。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運用各種形式的身體練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3 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的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有專項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最后部分的內容與訓練的基本內容相似。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練習。
3.4 嚴密教學組織,加強科學指導
在精心準備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嚴密組織教學,嚴肅教學秩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訓練氣氛的同時,要嚴格控制課堂紀律,使學生能在一個規范、有序的教學環境中提高自己[6]。對課堂中出現的一切不利于教學的秩序要及時糾正,科學加以指導。
3.5 理論指導實踐,杜絕粗野動作,時刻遵守規則
加強運動解剖、生理的理論學習,理論指導實踐。杜絕違背運動解剖、生理、生物力學、生物化學等原理,在訓練中養成練習不說話,說話不做動作的習慣。嚴格規定學生在自己練習強化動作定性時,不得擅自串改動作,將玩的一套思想帶進體操訓練課堂。
3.6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周密設計課時密度和強度
由于學生生長發育、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因人而異,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做到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練習密度和強度。
4 結論
體操運動損傷的特征復雜多樣,就其損傷的程度而言,以中度損傷為主,上課和課外活動是體操運動損傷的高發時段,上課損傷的比例明顯高于課外活動。體操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技術動作錯誤和身體素質差,體操運動損傷的性質,急性占絕大部分。因此應重視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應注意保護與幫助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易傷部位肌群力量和韌帶柔韌性的訓練。建議增設專項身體素質訓練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體操教學各環節進行科學化管理。
作為一名體育系專業教師,懂得運動損傷的發生原因,預防措施、處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體育系專業教師應該在訓練中,摸索經驗,總結教訓,盡量做到少受傷,不受傷,以便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祖文. 體操課運動損傷的特征原因及預防措施[J]. 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5,(02)
[2] 張鳳俊. 淺談運動損傷的預防[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4,(06)
[3] 陳健生. 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 少年科學 , 2005,(06)
[4] 楊小君. 重慶師范大學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4,(04)
[5] 高暘. 預防體操訓練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方法研究 [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年26期
[6] 馮云. 高原地區大學生運動損傷研究[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4,(04)
[7] 鄭兵, 趙志偉. 普通高校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與預防措施[J].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1999,(04)
[8] 蔡作農. 淺談中醫中藥治療運動損傷常用方法[J]. 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