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喜平
一、實驗的原因
我從教24年,但當班主任只有8年。8年前,我接手的班級男生20多人,女生40多人(電腦編排的),抓鬮成定局。從初一到初二,全年級九班,我班初一期末成績除本人教的英語是第二名外,其余各科成績皆為倒數第二。這種狀況害得我寢食不安,學生自信心全無,班級工作難以進行。
什么辦法能扭轉這個局面呢?
二、實驗的方法
我先生說起他高中時有一個同桌學習頂呱呱,現在是博士生導師。他平時作業能很快完成,也沒見他一本本地鉆研課外習題,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看教科書,一遍又一遍地用鉛筆圈圈點點。他的班主任強調要看書,還給他們念了畢業后的學生寫來的信,要求班主任一定轉告學生要看書。
我將信將疑地試一試。那怎樣才能調動他們看書的積極性,養成看書的習慣呢?復述是個好方法。學生看書多遍后,知識脈絡就清晰了。內容熟悉后,也就能說個大概。基礎好的學生就能滔滔不絕地復述原文了。這個復述只能適合數學和科學這兩門課,英語和語文得背誦,不屬于復述范疇。
三、實驗的過程
我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到班里講了復述課文——也就是看書的好處,說得學生心里癢癢的。我還講了復述并不是背誦,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或者自己理解后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復述后,我給你簽字。學生積極性很高。第一個學生上來了,她復述課文后,我帶著鼓勵的口氣說:“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你一定會學得很棒!”后來,一個個同學上來了,我讓他們排成兩組,我一次同時聽兩個學生復述。有時,我耳朵聽得都發燙了;有時,我只聽個大概。因為學生都是很誠實的,他們要講給他們的班主任聽,能濫竽充數嗎?我只聽他們的熟練程度,他們能上來到班主任身邊復述,肯定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看書肯定不下于五遍,有些句子他們基本上能從書本上背下來。一個學期下來,全班平均分從倒數第二上升到初二年級段第二名。自然科學的課任老師高興地對我說:“你可沒白辛苦。”因為她教三個班,沒有時間專門到我班做這個復述工作。我自己在聽的過程中,也重溫了以前的知識。學生自習時,我也時常看起科學書。畢竟我們的理解力強,見識面廣些。有時差生問我題目,也能答得上,答不上時,班里的好生也能幫忙。后來,老師辦公室都傳開了,說我門門課都會教,我極力爭辯,但名聲在外了。中考我班語文平均分少0.7分而位居第二,其余功課都遙遙領先于對照班。
我選用的時間是早讀前、中午自習課、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只要我有空,學生就可以到講臺邊復述。每次都是我班學生在教室里排隊。不知情的老師都以為我在抓自己的英語。有一個老師感嘆地對我說:“當你班的課任老師真舒服,班主任不但不占時間,還幫其他老師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四、實驗的注意事項
這是不是累人不討好的工作?我不能越俎代庖,所以我得先征求課任老師的意見。分析班級現狀,提出自己的見解,說出具體的做法。其實,老師們的出發點都是為學生們好,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勁往一塊兒使。我每次都謙虛地說:“你們是專業的,我是門外漢,只能幫你們拉拉基礎差的學生。”確實也是如此,尖子生的成績最能體現課任老師的教學業務水平了。
五、實驗的效果
初中階段學習困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在某些方面明顯地表現出偏離常態的行為。第一,課堂學習中反應遲緩,理解知識發生困難。第二,記憶效果差。第三,注意力渙散。第四,解題或回答問題思路混亂。第五,言語障礙,不能完整清晰地使用語言表達。第六,行為問題,課堂上屢屢違紀或干擾別人。
1.基礎差的學生一旦能聽懂課文了,學習興趣也來了,聽課自然而然就認真了。我們學校地處鄉村,家長輔導等于零,有好些家長還是文盲。回家輔導或請家教都是不可能的。學生上課聽不懂,你叫他們認真聽講每一節課,真有點為難他們了。
2.而且我要告訴你,這不是吃力不討好的活,這也是在幫我自己。學生有事干了,打架罵人等時間都被擠了。
3.對學生本人也很有好處。上述這六種表現,都可以克服,至少有助于解決問題。成績上來后,他們更加有信心,當然得加上班主任做思想工作和獎勵措施。
4.對老師更尊重了。他們覺得老師確實是為了他們好,師生關系也融洽了;他們也體會到老師們的辛苦,他們也不太忍心再讓老師操心。多個學生家長反饋說,我們的老師實在是太辛苦。即使個別同學犯錯誤,因遭到其他同學的輿論和譴責,也改正了。
5.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好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得多了,語感來了,靈感來了,語言表達錯誤率降低了,知識豐富了,全面了,寫文章也有內容了。學生對所學知識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了。學生上課積極開動腦筋,大膽發言,課堂氣氛就活躍了。
今年我又重新帶了初一班,當了班主任。這次我抓課文復述從初一開始,而且也初見成效。老師們,你們也不妨一試!
【參考文獻】
【1】吳增強,姚鑫山,馮永熙.現代學校心理輔導
【2】鄭全全,俞國良.人際關系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