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瑋
【關鍵詞】 小學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105—01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背單詞和課文,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多聽、多說、多玩、多演,在活動中接收語言信息。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把每一課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語言情景,在朗讀、復述、提問等課堂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筆者堅持用多種方法營造英語口語表達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把游戲和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提升英語口語能力
1.設計游戲情景,復習鞏固對話內容。在對話復習教學中設計適合學生的游戲情景,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復習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學生在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復習鞏固,既符合孩子們樂于模仿與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還調動了學習的興趣。當然做游戲既要注意質,又要有恰當的量的把握,不要把整個課堂變成游戲樂園,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會到了快樂,卻沒學到應掌握的知識。那樣即使課堂氣氛很活躍,孩子有多么“喜歡”上英語課,這都不是一堂成功的課,因為沒能完成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將游戲引入課堂時,要注意把握好度。
2.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視聽模擬練習培養語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表演創設的情景,往往受時空限制而無法全部做到。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情景,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例如,模擬下雨的情景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圖片或錄像,讓學生聽下雨聲,打雷聲,展示有關下雨的圖片,讓學生先體會下雨的情景,再學習有關下雨的對話內容,這樣學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地學習,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在相互評價中體現自我。
3.看圖說話提高口語能力。圖片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句型、課文和練習內容,利用一些教學圖片或自己制作的簡易圖片等,用英語進行描述,啟發學生邊觀察圖片,邊聽老師講述基本內容,之后也可請同學進行講述。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聽和說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把英語表達生活化,提升英語口語能力
1.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課前小演講。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小演講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均等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盡管開始時學生要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甚至查閱資料、書寫材料,背誦等。但準備過程中學生也能復習或運用到所學過的知識。每個學生練習口語都是先從背誦開始的,然后逐漸積累句子,有了一定的單詞量和語法結構知識,或是所背句子熟練后,才能從“背”變成“說”。
2.給學生起英文名。給學生起一個通俗易懂,而又別致的英文名字。例如,名字中有叫‘月的女生起名叫‘Moon;還可根據諧音起名,如,有‘濤的男生可叫‘Thomas或‘Tom。這些名字對于中學生很有新鮮感,所以從一個名字就很有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不再排斥。教師可讓學生每人做一張寫有自己英文名字的卡片,上課前擺放在桌子上,上課時老師叫學生,學生叫學生都只叫其英文名字,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常用的英文人名的讀法和寫法,同時也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3.唱英文歌曲,形成輕松愉快的氣氛。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集中注意并能持久。不少英語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歌曲形式表達,這有助于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輕松、愉快、滿足的同時,產生興奮情緒。學生在沒有掌握多少英語的情況下,就能唱出英語歌,這無疑給學生增添了無限樂趣和成就感,增強了求知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盡量啟發、誘導、鼓勵學生產生說的欲望。除了為他們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有機會“說”,還要具體幫助、指導,為他們創設各種情景,出些具體題目或指定范圍,并指導學生該說什么,形成小學生說英語的氣氛。這樣的習慣一旦形成,小學英語教學水平也必定會更上一個臺階。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