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祥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不同年級;耐久跑;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116—01
近些年,我校五六年級學生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400米或50米*8往返跑測試,達標率為12%~16%之間,優秀率不足3%,這是一個痛心的數據。學校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上,中長跑項目報名者更是寥寥無幾,這一現象讓基層體育教師揪心。導致這一現象的發生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家長的原因。學校為了一味迎合學生的興趣,追求娛樂,或害怕出意外、沒有場地,將耐久跑項目不搞或搞的次數減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視體育鍛煉,使學生的心肺功能得不到鍛煉或鍛煉得太少,因此耐久跑能力下降。那么,體育教師該如何做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
一、低年級
低年級學生喜歡有故事、有情境的活動,教師可以把耐久跑與各種故事、模擬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練習,既可以調動低年級學生練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學生諸多的良好品質。
如,在“跑走交替”教學練習中,可創設主題“校園尋寶”。教師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奇、質疑、好動的心理特點,通過情景創設撩撥起他們“探寶”的欲望。在學生充滿好奇、渴望的心理狀態下,詳細講解活動的要求及規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強烈的期待中進入角色,樹立 “我要學”的學習狀態。
在練習中,重點、難點都很突出,因為是耐久跑,對于引導學生樂跑、會跑、跑好都是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的。設置的“埋寶地點”可各不相同,每個地點都是最后“寶藏再現”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為了突出小組合作,可要求每個小組成員依次做領航員,并記住自己做領航員時得到的“秘笈”。只有把零散的信息匯編成句,才能成為有價值的導圖。這將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有效強化。“跑走交替”要求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正確的呼吸和跑動節奏,能做到“眼看前方,避免碰撞”。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慢跑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中年級
中年級學生喜歡游戲、比賽,且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將耐久跑與游戲實踐相結合,可以增強耐久跑的趣味性、競爭性,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耐久跑技術,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及社會適應能力。
如,對耐久跑教材(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運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戲進行耐久跑的練習,這樣既可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達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學生不覺得累和厭煩。游戲完畢后,可進行便步走,走成圓圈,再進行一個“找伙伴”的游戲,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結束部分的整理運動中,可用一個游戲來代替,既可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學生最終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三、高年級
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識以及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接受能力較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集體榮譽感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新穎的組織形式,融入合作處理以及目標追求的內容,調動學生耐久跑的積極性。應該盡量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興奮性,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耐久跑的任務目標。
如,在一節耐久跑的課中,我將定向運動引入到教學中,將學生男、女混合編為人數相等、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組( 10人一組),然后選出組長。給每組組長分發了五張任務卡,布置好各組的任務后,讓組長再根據任務將隊員分為5人一小組,然后其余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準備比賽。我在40米×30米場地的四周分布了10個標志點,讓學生聽到信號后,各組第一小組先出發,按照各自任務卡上的任務依次跑向5個標志點,到達各個點后并打卡(用彩色筆在任務卡上相應的標志點上畫一斜桿)。這樣循環往復,完成整個比賽,學生的興致一直都很高。
這幾個不同年級段小小的案例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愉快、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與分析,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堂的主人。
此外,教師還應在教學中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但也要重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