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濤
【關鍵詞】 語文教學;生活;教材;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081—01
美國教育家華特很早就提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句話充分顯示了語文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教師應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通過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生活,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為起點,運用各種方式去還原、豐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生活的底蘊,去詮釋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這樣,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透過語言文字去領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對社會生活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語文素養。
1.查訪結合,了解生活。例如,筆者在教學《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時,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教學前,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搜集關于鄧小平爺爺的信息。同學們興趣盎然,情緒高漲,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動分組進行,然后紛紛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呈現出來,這對理解課文大有幫助。
2.留心事物,觀察生活。如,在教學《石榴》一文時,筆者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石榴的任務,并在課后精心指導學生觀察石榴樹和石榴花的特點。學生在觀察、描述石榴的同時,內化并且運用了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使得留心觀察的習慣得到了培養。
3.創設情境,再現生活。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時,筆者借助多媒體,再現小英雄王二小為了保衛后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將敵人領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最后被敵人用刺刀挑死的感人場面,使學生身臨其境,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二小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4.創意設計,想象生活。例如,《新型玻璃》一文描寫的是一種新式的裝飾材料,學生大都對它沒有過多的認識。為了讓學生對玻璃有新的認識,筆者讓學生大膽想象、創造,并把自己設計的各種玻璃用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經過大膽的設計與想象,果真設計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作品,而且還聯系生活實際介紹了各自設計的理由。學生們經過設計大賽,對玻璃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對于學生與文本的融合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二、利用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的素材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利用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的素材。
1.聯系學校生活,學習語文。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開學初,筆者所在班級的一名學生將路上拾到錢主動交給老師;五年級的三名學生一年四季幫助殘疾學生上學等等,這些學校中的故事,都可以鼓勵學生去說、去寫。
2.聯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社會擁有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偷換同音字的不規范用字:“大富豪啤酒,步步領鮮”、“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等等,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文字小衛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成寫規范字,說規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3.聯系家庭生活,學習語文。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學生設計一條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倍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是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學習平臺,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令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不斷提高,而且能優化教學過程,使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芽,開花,結果。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