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關鍵詞】 口語交際;開放式;觀念;訓練途徑;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0—008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傳統語文課堂的界限被打破,語文課堂成為可以吸納其他領域因素的容器,并為其所用。這種語文課堂的外向程度更高、接納力更強,使師生的交流更開放、涉及面更廣,這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構建開放式的口語交際課堂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觀念的開放是前提
1. 口語交際教學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語文存在于人與人的交際和交流之間,因此,口語交際的外延與生活一樣。我們的口語交際課堂必須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在教學中,教師應緊緊圍繞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口語交際訓練的因素開展,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及網格,擴大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增加學生的口語素材。
2. 口語交際教學要凸現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在教學方法上應該以啟發式、討論式、感悟式為主,同時體現多元化的特點,讓學生自己探索、領悟。在教學途徑上應該是開放的,以課堂為主,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貫通,使之成為一個嶄新的口語交際新體系。在教學氛圍上應該是民主的、和諧的、自由的,創設師生和生生之間平等、互動而又互助的交際情境。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來。
二、訓練途徑的開放是根本
1. 立足課堂,立足教材,打好基礎。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在這片陣地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不失時機地進行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的生活實際服務。
2.開展活動,相機訓練,培養能力。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為學生創設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廣闊舞臺。學校常常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順應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使口語交際成為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活動本身的需要。
3.走出學校,走進生活,大膽交際。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口語交際訓練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創造一個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大膽與他人交際,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多去接觸社會與他人,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交際能力。口語交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有心、留心、用心,就能為學生創造出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
三、評價的開放是推力
1.評價時間要開放:平時測評和期末測評相結合。以往的評價總是以學生最后一次期末測試的結果為主,這樣的評價不能恰如其分地評價出學生的實際口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其實,教師應該重視平時的測查,關注學生的進步過程,注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往的真實情況,得出其真實水平。這樣不僅能夠反映出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發展情況,也可以淡化學生對期末測評的“恐懼意識”,增加測評的可信度。
2.評價者要開放:教師、家長測評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教師應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評價中來。學生的自評可以為學生的自主表現和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并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的目標,變被動接受考查為主動參與,激發學生參與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學生互評可以彼此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變單純的復習、應考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過程,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評價內容要開放:單項測評和綜合測評相結合。綜合性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特性之一。口語交際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多項的,一般包括傾聽、表達、交流三個方面,貫穿情感、態度和能力三項指標。細分其內容又比較多,有聽說類、看說類、玩說類、做說類、介紹類、交往類、表演類、童話類、討論類、科幻類和辯論類等,每一大類又可細分為若干小類。所以不能簡單地采取側重評價學生某一方面的單項測評,而要通過綜合性、多元化測評,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評價結果要開放:等級制和鼓勵性評語相結合。等級評價就是按照“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來評定;鼓勵性評語就是教師抓住學生的個性特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評價。開放的口語交際評價方法具有導向、激勵、反饋和總結等多重功能,能促進師生觀念的轉變,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和諧發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