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方強
摘要:從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概念、意義出發,對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挖掘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實施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措施。
關鍵詞:職業規劃;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6005602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概念及意義
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指大學生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要因素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 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等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比較和權衡,并結合現實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職業定向,確定一個職業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計劃, 對每一步驟的方向、順序和時間做出合理的安排[1]。大學生職業規劃根據時間長短可分為短期規劃、中期規劃和長期規劃[2]。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沒有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生是充滿遺憾的,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無愧于自己的四年大學生活,那么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全面的規劃[3]。
我們知道,機會往往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因此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獲得更多的機會,我們必須時刻準備著去把握機會。同時,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畢業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失業,就業壓力的增大以及大量的成功案例也促使大家漸漸認識到職業規劃的意義所在。合理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促成大學生成功實現自我,達成人生的目標。對大學生而言,讓他們從大一便開始了解自己,確定發展方向,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并在接下來的幾年大學生活里為之而努力,逐步向所定目標靠攏,為將來做好適當的就業準備,是其求職就業、升職成功的關鍵一環[4]。
二、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都設立了職業規劃的相關課程,旨在培養大學生養成規劃大學生活及至人生的意識,然而就該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職業規劃意識淡薄,缺乏全面認識
盡管國內外各高校都開設有關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課程,但對其認識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特別是國內的高校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更多的只是跟大流或走形式。我們不難發現多數的高校在就業壓力的形勢下僅認識到職業規劃的必要性,但對職業規劃知識的了解卻相對缺乏。且該課程的開展往往是針對大一新生,作為初入大學的他們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認識和理解職業規劃的意義所在。
正是由于對職業規劃沒有一個正確、全面的認識,很多高校便不會為之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因而在很多高校出現這樣的現象,那就是學校僅針對大一新生開設幾周的職業規劃課程便算完事了。而學生也只為了上課而上課,上完課完成了職業規劃的相關作業后,便將職業規劃一事放到一邊,仍就對未來感到迷茫和彷徨。
2.課程開設時間長短不一,缺乏連續性
國內很多高校都采取對大一新生開展職業規劃課程,對大四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課程的做法。不同的高校開展這一課程的時間有長有短,有的高校用一個學期或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大一新生職業規劃這一系統的教學過程,有的高校僅僅安排幾周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課程。由于課程開設時間長短不一,時間長的高??梢暂^系統地介紹職業規劃的概念、意義和方法等知識,而時間短的高校在一兩周的時間里僅僅只能夠點明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至于具體如何完成職業規劃則留給了學生們課后自行去了解。
時間長短的差異必然導致學生對職業規劃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進而影響課后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時間過短就如走馬觀花,課程完了,學生對自身職業規劃的思考也跟著結束了。然而,大學生職業規劃是關乎大學生一生發展的規劃,是一個連續的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評估、修正的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將其貫穿大學四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3.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實質指導意義不強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已經多年,然而事實上大多課程仍就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方式教學。目前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大多都是將近幾年的就業形勢、政策和往屆學生的就業數據進行分析,讓大家從中感受到就業壓力,從而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然后進行職業規劃相關知識的教學,指導學生如何寫職業規劃書。
總之,除了老師講、學生聽和完成作業外,較少有個性化、專業化的具體指導,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和就業能力[4]。學生上交職業規劃書為應付學業,老師也沒有過多的時間認真批閱作業,更不會給學生提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如此惡性循環,使得目前高校的職業規劃課程開展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4.師資隊伍薄弱,專業性不強
目前擔任職業規劃課程的老師大多都是與就業相關的行政部門的老師或輔導員。的確他們與擇業、就業等工作有密切的接觸,有就業的第一手資料,但畢竟不是專業出身,對職業規劃的知識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因而師資隊伍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職業規劃課程的專業化發展,限制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職業規劃指導。
三、促進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對策分析
1.認清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提高職業規劃意識
合理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大學生較深刻地認識自己,并參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修正自己的職業成長[5],從而實現職業目標。由此可見職業規劃對市場經濟下的當代大學生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因而職業規劃課程理應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列入教學計劃之中。
盡管國內高校都有開設職業規劃這門課程,但各地各校發展不平衡,也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教學或指導過程。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對職業規劃重要性認識不夠,從而阻礙了該課程的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讓教育者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而促進職業規劃課程向更系統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其次,也應該通過形勢政策分析、事例展示等方式讓當下大學生認識其重要性,這樣才能使他們用心地學習該課程的知識,并運用于自身的職業發展中。
2.科學安排教學,促進職業規劃連續性發展,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職業規劃教育只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結合職業市場的變化進行科學的安排,分階段有重點地扎實推進,才能達到較好的成效[6]。作為教育者應該將職業規劃教育貫穿大學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對大學生進行就業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指導,并教給學生職業規劃的方法。職業規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不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因此更應注重分階段性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根據年級我們可以將職業規劃教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大學一年級為試探期。這一時期主要讓學生初步了解職業規劃課程,特別是掌握相關的概論與理論知識,認識職業規劃的意義及重要性。
大學二年級為強化期。要求學生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掌握職業規劃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技巧,并開始著手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未來的發展。
大學三年級為發展期。這一時期的職業規劃教育,旨在讓學生得以不斷修正和完善各自的職業規劃,從中探索職業規劃的真諦。并在職業規劃的指引下持續獲得與職業生涯相關的工作和領導經驗,為畢業后就業打好基礎。
大學四年級為實現期。這一時期應該培養大學生完成計劃后積極地面對就業問題,學習求職技巧,加強信息查找能力,準備就業的資料和參加就業招聘。這一時期應該做出職業規劃決定,并努力讓它得以實現。
3.豐富教學形式,強化職業規劃理念
盡管我國教育均提倡素質教育,但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有明顯的區別。大學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仍然采用中學般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必然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教學目的。因而我們應該在不影響常規教學的前提下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探索更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學習等方法相結合,將日常教學融入到比賽活動或大學生活中去。從而達到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職業規劃專業化發展
一門課程要得以發展,離不開好的老師。職業規劃課程專業性很強,需要一支具有相應專業知識和素質的教師隊伍來指導學生開展職業規劃。這就需要通過各種學習、繼續教育、培訓等方式來打造一批優秀的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并不斷地引導他們開展職業規劃的科學研究,使之最終成為大學生的真正導師。
參考文獻:
[1]隆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會心理科學,2005,(Z1):217—219.
[2]袁南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其指導[J].教育學術月刊,2008,(4):54—55.
[3]齊立強.高校大學生入學教育[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1—124.
[4]于東江.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0,(2):72—74.
[5]楊淑欣,鮑德媛.中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時空,2005,(10):57—59.
[6]彭曉波.珠江三角洲地方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與對策研究——以廣東省東莞高校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9):77—78.
[7]白強,高定倫.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調查[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73—177.
[8]馮峰.淺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職業規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112—113.
[9]王莎.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