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 要: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問題受到日漸增多的重視,本研究選用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對220名武漢市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19.34%有睡眠障礙,男生與女生的睡眠質量無顯著差異,文史類專業的學生睡眠質量不如比理工類和體育藝術類的學生,宿舍常住人口在1-2人的學生睡眠質量相對較差。
關鍵詞:大學生;睡眠質量
睡眠是每一個人類個體都具備的重要生命現象,是人體的一種生理休整活動,它占據了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密切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和能力水平。睡眠時,人們的身體將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整體協調的改變。機體的精力和體力可以在睡眠中得到恢復,充分放松我們的大腦和其他組織器官,改善機體內環境平衡,有助于保持睡眠后良好的覺醒狀態,使大腦隨時處于準備接受體內外信息刺激的狀態。良好的睡眠質量不僅是身體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高工作學習效率的前提。
睡眠質量是對一個人睡眠狀況的客觀描述,是衡量一個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對睡眠質量的定義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將睡眠質量看做是運用睡眠測量手段搜集到的睡眠指標的集合,包括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效率(睡眠持續時間和躺在床上時間的比值)覺醒次數,睡眠效率,甚至包括干擾睡眠的事件,如呼吸暫停綜合征等[1]。睡眠質量的好壞可以從被試的主觀感受上進行判定,也可以從客觀測量的指標上進行判斷。睡眠對人體的身心各方面都具有保護作用。通過睡眠,人們機體在日間的疲勞或損傷可以在夜間得到休息或修復,一些心理機能,如記憶,也需要在夜間休息時在大腦中進行鞏固。睡眠質量的好壞和人們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能力等都密不可分。人們的睡眠受生理、心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包括身體病痛、藥物副作用、環境適宜程度、生活規律以及情緒、壓力、認知等方面。
近年來國內外的學者做了很多面向學生、軍人、老人、醫護工作者這些特殊人群的睡眠質量方面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有很多。普遍看來,遭受睡眠困擾的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但隨著睡眠領域研究的深入性和廣泛性,人們發現睡眠困擾同樣高發于年輕的大學生群體當中。已有的調查研究都顯示目前大學生的睡眠質量現狀并不樂觀。他們普遍存在睡眠時間短、入睡困難、夜間易驚醒甚至失眠等問題。張明芝、武書[2]在對蘇州三所大學學生的研究中發現,存在睡眠障礙的學生占總人數的44.8%。國內外研究表明,大學生已成為睡眠障礙的高危人群,睡眠質量差的人數在大學生群體中占到了13.93%到
42.90%[3]。張雨新、高莉[4][5]等人研究發現大一、大四年級的學生與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在睡眠質量上有顯著差異,即睡眠質量在年級因素上差異顯著;大二、大三年級學生的睡眠質量比大一、大四年級學生的睡眠質量好。另外,男生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得分還隨年級的增加而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6]。郭樹榜、劉麗清[7]研究顯示,除了性別、年級、專業、生源地等人口學變量上的因素,性自慰、上網時間、睡眠環境不佳、情緒不穩定、焦躁不安、疲勞過度、感情生活上的煩惱、人際關系出現的問題、過重的經濟負擔等也是導致大學生睡眠質量差的原因。錢學艷、鈔虹[8]研究結果顯示,每100個大學生中就有33個存在睡眠質量的問題。其中男生人數多,女生人數少。除此性別差異外,住宿環境、是否有人在寢室吸煙、情感狀態如何、體育鍛煉等都影響著大學生的睡眠質量。鑒于大學生睡眠問題的現狀,對大學生的睡眠質量研究則顯得尤為必要。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獨立學院大學生睡眠質量狀況在性別、是否獨生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二)研究工具和對象。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
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對大學生在一個月內的睡眠質量狀況進行調查。PSQI有18條自陳條目,分屬不同的7個睡眠評分維度,分別為“睡眠的質量、入睡的時間、睡眠的時間、睡眠的效率、睡眠的障礙、睡眠藥物運用、日間功能障礙”,每個維度得分為0-3分, 7個維度得分相加就即PSQI總因子得分,PSQI總分范圍為0~2l分,分數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7個因總分如果大于等于8 分就初步診斷為睡眠障礙。
研究對象為武漢市在校大學生,選擇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的對象,采取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問卷212份。男生104人,女生108人;理工科118人,文史類74人,體育藝術類20人。數據回收后,用SPSS18.0軟件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睡眠質量現狀分析。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總分范圍為0~2l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7個因子得分相加所得的總分若大于等于8 分就可初步診斷為睡眠障礙。如表1所示,樣本212人中有41人可診斷為睡眠障礙,占總數的
19.34%。
表1 睡眠質量整體現狀描述性統計表
睡眠質量總分 人數 頻率(%) 平均數 標準差
<8 171 80.66 5.1038 2.66602
≥8 41 19.34
(二)在各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性別差異。男生的睡眠質量(M=5.0385)與女生的睡眠質量(M=5.1667)無顯著差異,t(210)= -0.348,p=0.084。
宿舍人口差異。宿人舍常住人口1~2人的有19人,常住人口3~4人的有144人,常住人口5~6人的有43人,常住人口6人及以上的有6人,睡眠質量均分依次為8.3684、4.6597、5.000、6.1667、5.1038,可見宿舍常住人口在1-2人的學生睡眠質量最差,宿舍常住人口在6人以上的學生睡眠質量也較差,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3,208 )=13.087,P<0.001,即學生常住人口不同的學生的睡眠質量的差異及其顯著。進一步事后檢驗表明,表明宿舍常住人口為1-2人時,睡眠質量得分最高,顯著高于宿舍常住人口為3-4人時和5-6人時,即1-2人時睡眠質量最差。
專業差異。文史類專業(M=5.6017)的學生睡眠質量最差,理工類專業(M=4.4324)的學生睡眠質量最好,體育藝術類(M=4.6500)學生睡眠質量居于前兩者之間。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專業性質的學生在睡眠質量上差異極其顯著F(2,209)
=4.866,P=0.009,事后檢驗后發現,文史哲類專業的學生睡眠質量得分得分最高,顯著高于理工類學生、體育藝術類學生,即其睡眠質量顯著低于理工類和體育藝術類學生。
三、討論及結論
本次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研究發現有19.34%的人可診斷為睡眠障礙,這個比率和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非常相近,如武漢科技大學學者章勁松在對888例調查對象中發現有睡眠障礙的人數共175人,占19.7%。四川師范大學學者王麗萍研究發現19.9%大學生存在睡眠障礙。睡眠質量在性別上的差異與泰山醫學院學者徐偉、長江大學學者宋海龍一致,無顯著差異。不同專業性質的學生在睡眠質量上差異極其顯著(p﹤0.01)。文史類專業的學生睡眠質量相比最差,理工類專業的學生睡眠質量相比最好。這項結果與四川師范大學學者王麗萍不一致,她的研究結果是:睡眠質量體育專業大學生好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王麗萍學者的研究對象中體育專業大學生占54.3%,而本次調查中體育專業大學生僅占9.43%。
結論:約占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的大學生的睡眠質量堪憂。文史類專業的學生睡眠質量不及理工類和體育藝術類的學生。男生和女生的睡眠質量沒有顯著差異。宿舍常住人口在1-2人的學生睡眠質量低于常住人口為3-4人和5-6人時。
參考文獻:
[1]Krystal,A.D.Edinger,J.D.,Wohlgemuth,W.K.,Marsh,GR..NREM sleep EEG frequency Spectral correlates of sleep complaints in primary insomnia subtypes.Sleep,2002,25(6):630-40.
[2] 張明芝,武書.蘇州市大學生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9(1):99-101.
[3] 李茹,王玉強,張志群.某軍校三年級醫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6,24(5):347-348.
[4] 張雨新,錢銘怡.失眠和睡眠行為量表[J].心理學報,1984,2(2):18-22.
[5] 高莉.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M].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2:89-102.
[6] 曾琳娜.大學生睡眠質量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校醫,2000,14(2):98-99.
[7] 郭樹榜,劉麗清.荷澤兩所高校學生睡眠質量調查分析[J].遼寧醫學院報,2010,4: 162-165.
[8] 錢學艷,鈔虹等.齊齊哈爾市大學生睡眠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外醫療2010,29(2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