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英 張振攀

【關鍵詞】非傳統教室教學 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環境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120-01
非傳統教室教學組織是指在音樂室、美術室、電教室、體育場館等非傳統教室進行的教學組織。它的教學環境具有多樣化、專業化、學科化、現代化和信息化的特點,很受學生歡迎,但同時也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在當前非傳統教室普遍使用而又缺乏科學指導的背景下,如何改善非傳統教室的教學環境,組織、開展好各學科教學,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此,我校專門成立課題組,開展了防城港市A類課題《非傳統教室教學組織的研究》的調查與研究。
一、研究目標
(一)調查我市非傳統教室教學活動開展現狀,找出影響和制約開展的因素。
(二)通過非傳統教室教學項目的推廣,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
二、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三、調查研究對象
防城港市第一中學、防城港市第二中學等11所學校,這些學校的七、八年級學生共2240名。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課題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2240份,有效問卷為2142份,占總數的95.63%。經調查,發現目前非傳統教室教學的開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管理規范方面。各級各類學校應健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墻。但從被調查的11所學校來看,《教師崗位職責》上墻的只有4所學校;各功能室制度上墻的只有3所學校??梢姡恍W校不夠重視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課程的管理規范。
(二)場地設施配備方面。《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第二十二條規定:“學校應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校規模,配備體衛藝器材及信息技術教育設備?!毕卤頌?1所被調查學校在器材配備方面的數據統計(見下表格):
從調查數據得知,各種場地器材設施特別是音樂室、美術室配備還欠缺,且使用率不高。
(三)師資配備方面。《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試行)》第二十五條規定:初中每12個班配備1名音樂教師和1名美術教師。從參與調查的學校來看,體育教師的配備基本符合標準,但在美術、音樂教師的配備上,80%以上的學校達不到配備標準。
(四)課時安排方面。國家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時安排規定7-9年級每周體育課時為3節,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每周課時為1節。參與調查研究的11所學校美術、音樂和信息技術課時每周開足,但每所學校每周體育課只開設了2節,僅達66.7%。
(五)教師能力方面。本次調查問卷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有14.95%是“不喜歡體育課的組織形式和內容”;“不喜歡上美術課的原因”有12.12%是“不喜歡美術課的組織形式和內容”;有9.96%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上課的方式不夠吸引人。
五、研究對策
面對非傳統教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積極尋找解決對策,通過不斷改善非傳統教室的教學環境與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一)把握管理方向。學校必須重視非傳統教室教學組織的研究,自上而下統籌安排,健全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保證非傳統教室教學的順利開展。相關制度要上墻,任務目標要明確,具體責任要落實到位。
(二)保障場地配備。學校要加強功能室的建設,因為場地設施的配備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若配備欠缺,會影響非傳統教室教學的正常開展。
(三)開足課程課時。根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每周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和信息技術課要安排足額的課程數量,只有這樣,開展非傳統教室教學才不是“紙上談兵”。
(四)保證師資配備。經調查,我市一些學校的美術、音樂教師的配備并未達到配備標準,因此學校必須增加配備,每年通過全區性招考來填補師資的空缺。每個科目都要有對應的專業教師來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五)加強教師培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引領作用,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在執教方式上要多加創新,用鮮活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教師要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通過本校教師間、校外教師間的交流學習和探討研究,開拓出更加廣闊的非傳統教室教學活動天地,以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和學校的發展。
在開放的非傳統教室的教學中,只要教師有效組織和積極引導,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由此學生能看到更多、想到更多、學到更多。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