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 要: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將直接影響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民族的強盛,青少年能否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科學系統的體育鍛煉,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對于家庭乃至國家都是急于攻克的重要問題。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訪談法對許昌市青少年假期從事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對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關系有較為清晰認識;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主要以球類和健身舞為主;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較低;鍛煉的地點主要以廣場和學校為主。
關鍵詞:青少年 假期體育活動 現狀調查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a)-0254-02
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已經成為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備受關注并迫于攻克的難題。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人們體質下降的狀況,國家先后出臺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期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通過學校教育給學生灌輸從事體育鍛煉的觀念,以及是否增強青少年在課余和假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1]。青少年在校期間基于學業上的沉重壓力造成學生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顧忌自身的身體鍛煉,但是在寒暑假期期間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自主安排時間和自由空間,能否讓學生充分利用假期階段進行系統地身體鍛煉,對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狀況及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都有重要意義。
1 研究對象
該文以許昌市青少年參與暑寒假體育活動的現狀為研究對象。以許昌市初中和高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了解許昌市青少年假期從事體育活動的狀況。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青少年參與假期體育活動的頻率、時間段和時間
通過調查假期青少年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參加鍛煉的時間段以及每次參與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和習慣。調查表明:每周參與體育鍛煉次數在1~2次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63.9%;每周進行3~5次體育鍛煉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5.5%;每周從事體育鍛煉6次和偶爾參加鍛煉的青少年最少,分別為13.3%和7.6%。調查所得數據不容樂觀,僅有28.8%的青少年達到了每周進行體育鍛煉至少三次的基本標準。其中71.5%的青少年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都低于2次,未能達到正常標準。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得知,造成青少年假期從事體育鍛煉頻率較低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間學習壓力較大,假期中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習任務,假期期間青少年在完成學習任務之余,相當一部分學生更愿意通過看電視和上網來緩解壓力,因此沒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和精力進行體育鍛煉。另外,青少年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從而造成了每周參與鍛煉頻度較低的現象。
欲想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每次參加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不能太短,過長或過短的鍛煉時間都不能達到有效鍛煉身體的目的,因此在參與體育鍛煉時要保證一定的持續時間,適度的鍛煉時間更有益身體的健康發展。由調查所得數據得知,青少年在假期中每次參與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54.3%,每次鍛煉1~2小時以內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27.3%;每次從事體育鍛煉2~3個小時的青少年占總數的11.2%;選擇3小時以上的學生占總數的7.2%。通過所調查的數據僅從量的層面上分析可以說明: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相對合理,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若要充分保證鍛煉的效果單有量依然不能不行,還必須要有一定強度作為保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講解體育鍛煉的相關原理和知識,讓學生能夠更為客觀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
對青少年參與假期體育鍛煉時間段的調查表明,學生更加傾向于下午和傍晚進行體育鍛煉,選擇早上鍛煉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13.5%;選擇上午鍛煉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8.9%;選擇下午和晚上鍛煉的人數比依次是43.2%和34.1%。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得知,由于學期中的課程安排,早上都要早起學習,而放假期間有來之不易的懶覺時間,尤其是寒假期間更多的青少年不愿意早起,更傾向于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2.2 青少年參與假期體育活動的場地
對青少年假期參與體育鍛煉的場所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在假期期間從事體育鍛煉比較傾向于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和廣場。選擇廣場的青少年占總人數的42.5%;選擇學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1.1%;選擇小區內和健身房的人數比是23.8%和19.8%;選擇在家中進行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占總數的11.3%。通過與學生進一步的交流得知,相對其他公共的鍛煉場所,青少年對學校的環境更為熟悉并且場地設施較為全面,例如籃球場地,排球場地等球類場地,因此受到眾多男生的親昵。在廣場上進行體育鍛煉也成為青少年的首選,隨著許昌市廣場體育如火如荼的開展,廣場體育已經成為許昌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升華為另一種文化現象。因此在這里進行鍛煉,不僅能增進健康,而且能夠感受到城市和諧發展的一種欣欣向榮的繁榮氣息,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許昌市健身房的發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部分青少年假期體育鍛煉的地點選擇了健身房,有規范的場地設施,結合專業的指導人員指導,體育鍛煉相對自發性鍛煉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2.3 影響許昌青少年參與假期體育活動的因素
影響青少年參與假期體育活動的分別為:時間、場地、指導、同伴、經濟、技術條件、學習壓力、天氣情況等。選擇時間的占總人數的58.3%,通過調查發現制約青少年參加假期體育活動的首要因素就是“時間上不允許”,大多數家長認為青少年在假期的最大任務就是學習,擔心子女在假期在學習上有所松懈,在新學期輸在“起跑線”上,盲目的增加學習任務。這樣的誤區就造成了青少年疲于應付各種輔導班,學習壓力過大。這也與選擇學習壓力,占總人數的57.4%的調查數據相吻合。選擇場地的占總人數的42.7%,調查發現許昌市公共體育場地基本能滿足市民的鍛煉需求,但是專門針對適齡青少年的活動場地還比較欠缺。選擇指導的占總人說的38.2%,走訪發現青少年在校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青少年身體上的參與,但對于其心理指導較少沒有真正培養出興趣,在假期缺少了教師的指導青少年就不會自主的參加體育活動;另一方面青少年喜歡從事新興體育項目,但是這些項目的在學校的教學中是難以涉及的。青少年就缺乏參與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使得其假期難以參與體育活動,這也與選擇技術技能占總人數32.4%的調查結果相符合。選擇同伴的占總人數的33.8%,走訪發現家長給自己子女安排的假期活動不盡相同,就使得那些喜歡多人同時參與的運動項目難以組織開展。青少年喜歡和同學、朋友結伴參加體育活動,相互時間的不確定性使得他們更難參與體育活動。
3 結論與建議
3.1 學校要求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除了按照教學大綱完成相應教學內容以外,更要結合當地運動項目參與特點,安排一些受制約因素少的項目設為校本課程形成本校特色。在體育課的上課形式上,安排一定量的理論課程,普及體育基礎知識,使青少年對于體育的了解程度,培養興趣,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
3.2 家長監督
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廣泛多樣,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物中去,不愿意受人約束,但是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家長應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督促學生在學習的閑暇時間養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家長還應起到重要的模范帶頭和監督作用,在監督的同時應注意采用與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的方法,在工作之余陪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煉,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引導青少年從事體育鍛煉并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
3.3 社會影響
加強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盡可能在場地和設施上滿足學生假期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社區在寒暑假期間盡可能的組織和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趣味性體育活動,包括籃球、排球、羽毛球、舞蹈和跑步等比賽來吸引青少年參與,不斷地豐富青少年假期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紅萍.無錫市中學生假期體育鍛煉現狀及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0.
[2] 李智斌.太原市中學生暑假參加體育活動現狀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7.
[3] 徐暉,宋亞軍.山東省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假期體育鍛煉的制約因素[J].安徽體育科技,2012(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