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發強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變革對于實現我國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有著深遠意義。近幾年,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全球迅速傳播開來并得到了長足發展。本文通過闡述翻轉課堂的起源與內涵,論述翻轉課堂的特點與優勢,分析翻轉課堂在我國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以期找出翻轉課堂在中國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挑戰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6
The Challenges and Path Alternatives to Flipped
Classroom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CHANG Fa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integral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chieve fundamental change in teaching structure for achieving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Recent years, flipped classroom as a new teaching pattern rapid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and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analysis flipped classroom challenges faced 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challenges; development path
1 翻轉課堂的起源與內涵
1.1 起源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在全球教育界備受關注,這種教育模式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由于各種原因學生不能按時上課,為了方便給學生補課,該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于2007年春天開始使用錄制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播放以及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來幫助沒能按時上課的學生及時補課,后來發展為讓學生上課前在家觀看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而課堂上則集中解決學生在觀看視頻以及練習中遇到的問題。
1.2 內涵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其他手段在課前完成知識傳授,知識內化則通過課堂上教師輔助學生解答疑難、小組合作、共同探究來完成。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有利于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 翻轉課堂的特征
2.1 對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
(1)師生角色的轉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到:現在教師已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育情景,營造良好的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來說,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學生則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成了學習過程的“主角”。(2)教學流程的轉變。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上講授+課后作業”的教學流程,通過課前單次或反復觀看教師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完成對課程內容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則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交流討論、教師針對個別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練習鞏固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3)突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傳統課堂有自身的優勢,而它的缺陷在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當學生不能按時在課堂聽課,他們可以通過在家里反復觀看教學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獲得課程知識,這為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騰出了時間,實現了時間效益的最大化,也極大地方便了學生學習,進而提高了學習效率。(4)實現了個性化學習 翻轉課堂通過學生自己控制學習的進度、學習量,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沒有了像以前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時的那種緊張感。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和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輔導來達到知識內化,這樣就真正實現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5)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習者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師成了學生的“教練”,通過翻轉課堂上教師為學生解答疑難、加入學生小組討論、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等方式增加了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交流。
2.2 基于信息技術進行翻轉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一文中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高度重視。”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以微課程為代表的微技術成為了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程具有目標明確、服務于自主學習、以視頻為主、內容精簡等特點,可以有效降低學習者的認知負荷,保證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學習,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也體現了翻轉課堂的本質:技術促進教學。
2.3 實現了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評價需要體出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方式多樣化、內容綜合化,要體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評價發展趨勢,要通過評價來促進師生共同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存在不合理之處。翻轉課堂下的評價體系做到了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的完美結合,通過評價來指導學生各方面協調發展。
3 翻轉課堂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1)教師信息化素養欠缺。翻轉課堂實施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愿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否愿意放棄傳統的教學思維與習慣。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要高效地應用在教學上,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狀是當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帶來大量資源、學生觀念轉變的時候,不少教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仍舊停留在演示文檔上,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很多教師對于教學視頻的錄制、學生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上缺乏合理的整體性把握,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2)信息技術環境建設不完善。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它決定著學生課外學習的深度以及學習環境的創設。當前我國在翻轉課堂推廣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網絡速度跟不上、微視頻的制作缺乏一個良好的平臺、視頻質量有待商榷、有些家庭缺乏硬件條件來為學生提供學習環境等問題。
(3)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完成測驗、提出問題以便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實現課程知識內化的目的。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學生要有非常強的自主性和對信息的敏感度,但是學生平時習慣了依賴教師的指導和家長的監管,對于信息資源的攝取只是限于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自制力較差。
(4)微視頻制作的質量有待提高。翻轉課堂是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而微視頻質量的高低又決定了微課程的效果。受教師講授水平、錄制所需要的硬件設備、錄制方式等的影響,微視頻的質量也良莠不齊。從硬件來看,缺乏制作微視頻所需要的錄制教室和專業設備,不能呈現出視覺和聽覺完美結合的效果;“軟實力”方面,教師的講授技巧以及對硬件和軟件的操作熟練程度偏低,如教師在鏡頭前說話和表情不自在、對硬件操作生疏,這些都會影響到微視頻的制作質量,進而影響了翻轉課堂的質量。
4 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轉課堂之路
4.1 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
(1)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在課前觀看和閱讀教師提供的資源學習知識,再將問題帶到課堂上共同解決,達到知識內化的目的,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除了要掌握傳統的教學技能外還要學習新的教育技術來適應當前的教學改革。(2)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翻轉課堂需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上傳、在線解答疑難和評估,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教師之間要定期開展交流討論,分享心得;培養教育技術骨干教師,以骨干教師為核心“先富帶動后富”,促進教師隊伍信息化素質的整體提高。
4.2 重視信息技術環境建設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作為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基本內容,不僅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4.3 激發學生深度學習,注意監督引導
在翻轉課堂學習系統中,借助大量的學習資源,激發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性別和年齡特征的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地接受新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并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4.4 提高微課程制作水平
微課程是翻轉課堂實現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微視頻的制作要慎之又慎。在錄制之前必須深刻研習課程目標和教材,對教材的核心內容和比較晦澀的知識點要重點把握,在錄制微課程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把握好錄制時間,將錄制時間控制在5~15分鐘內,既保證知識點的覆蓋性和視頻質量,也可以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學視頻錄制時要注意視覺呈現的效果,教師要注意語音、語調要生動、通俗幽默;再次,引入監督機制減,如通過提示性畫面或者警示性的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還要設計好測驗題及時對學習效果進行測驗。
參考文獻
[1] 金陵.薩爾曼·可汗怎樣走向“翻轉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0):29-30.
[2] 邵軍.教師職業的角色定位[EB/OL].http://www.zgxzw.com.2012-2-24/2014-7-2.
[3] 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課程與教學,2013.8(244):79-83.
[4]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R].2010.
[5] 劉慶禹.信息技術背景下對“翻轉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91-192.
[6] 何克抗.讓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真正產生革命性影響——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信息技術,2014(1):3-8.
[7] 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計算機與教學,2005(5):29-30.
[8] 鄭軍,王以寧,王凱玲.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