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以及更深層次的信息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基本的計算機基本知識應用還是比較生疏的,地方院校又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怎樣有效地提高地方院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質量是值得探討的。該文從遵義師范學院出發,探討地方院校計算機公共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
關鍵詞:地方院校 計算機 公共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b)-0182-01
1 現階段計算機公共課主要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出現不均衡性
根據教育部的統一規劃,2001年在全國高中,2003年在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初中,2010年前在全國小學普遍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從教育部的規劃中可以看出,普通的本科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前應該具備了一定的很好的計算機基礎能力,但是現實卻不是如此。
以遵義師范學院為例,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學校已面向24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3000多人,是一所典型的地方院校。在校生中除了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外,剩下的95%的學生都要開設計算機公共課,正是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區,就造成了計算機基礎能力存在很大差異性。以一年級中文專業1班為例,共有56個學生,其中來自河南2名,廣州3名,云南2名,剩下的49名都為貴州省內學生,來自發達地區(河南、廣州)的學生已具備了良好的計算機基礎能力,在未開設計算機公共課前已有3名學生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MS Office高級應用),而在開展了計算機公共課后49名貴州省內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計算機基礎與MS office應用)僅僅只有2人通過。可見,計算機基礎能力差異性影響非常顯著。
1.2 學生對于計算機公共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計算機公共課基本上都開設在大一,遵義師范學院的課程設置是理科類專業在第一學期開設《VB程序設計基礎》,文科類專業在第二學期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由于大部分學生剛進入大學,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了,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上網、玩游戲等,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這門課程學得好不好一點都不重要,對其自身發展一點影響都沒有。
1.3 理論課與實踐課設置不均衡
目前,遵義師范學院計算機公共課的設置是理論課與實踐課是1:1,每周共4節。雖然學校考慮到各種不同專業領域,開設了兩門計算機基礎課程,但是這樣籠統的劃分,并沒有體現出實踐的重要性,在教授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往往是沒有太深的印象,等到實踐課的時候教師又得再將理論課的知識點重新講授,從而造成了理論課一堂灌,實踐課一堂跑的現象。
2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2.1 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由于地方院校出現的地域造成的計算機基礎的差異性,使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標準,明顯地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采用分級式教學方法,先進行“摸底”測試,對學生進行一定了解,大致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1)對高中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較好,已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學生,則可免修本課程。2)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較少的學生,要加強關注與講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從簡單的知識點入手,調動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計算機基礎知識不夠系統的學生,應從實踐出發,將知識系統化,豐富知識內容。
2.2 以應用為導向,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公共課的認識
目前,遵義師范學院規定通過全國計算機考試才能獲得學位證,這為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公共課的認識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是,需注意不能完全將“應試教育”的思想貫徹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根據培養方案、學生的專業實際發展需求,將教學安排得風格迥異、豐富多彩,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比如美術專業,可以將word中制作海報進行重點講解;旅游專業,可以將PPT中制作景點介紹進行深入講授等。
2.3 合理安排理論課和上機實踐課的比例
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為導向,特別是office部分,應側重實踐操作,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操作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在理論課上主要以實例導入講述基本知識點,實踐課將知識點分割成多個小任務,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踐,完成后再實時檢查與更正,及時反饋給學生,使學生第一時間掌握好知識與技能。
總之,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以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實踐能力為目的地,結合地方院校的特點,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改革,提高其教學效果,是每一名計算機公共課教師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曾琳玲.論就業視角下的大學公共計算機教學[J].消費電子,2013(16).
[2] 敖卓緬.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8).
[3] 關洪海.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新思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
[4] 鄭秋菊.高校如何上好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研究與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8).
[5] 王岳斌,嚴權峰,陳東紅,等.公共計算機課實踐教學創新機制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