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潔
摘要:高中英語習題的講評,是作為整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但一般來說,教師對習題的講評卻不夠重視,學生課堂表現比較被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英語習題課堂效率比較低下。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筆者嘗試“引導、合作、探究”群體合作式教學方法,給學生參與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提高該課型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習題講評;引導;合作;探究
一、目前的英語練習課堂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對練習的講解一般都是教師一講到底,而學生就是一味地聽以及記筆記。這種教學方法看似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結果往往是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筆記本倒是記滿了,可是學生沒有經過思考,對老師所講的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吸收。下一次碰到類似的題目時,記性好一點的同學記住了答案而另一些同學卻仍然不知所措,造成了學生對老師所講題目的反復講反復錯。因此說,這種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我們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必須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教學指導思想和實際操作
(一)指導思想。《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程中提倡合作是一種新型、有效的學習形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適用于新課教學,在習題講評課中依然適用。所謂“群體合作式”是指學生并非處于各自孤立狀態,學
習不只屬于學生的個體行為,而是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存在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探討,在爭論中解決自己原有的問題疑惑,也在爭論中產生新的問題和疑惑。通過合作討論,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通過合作評估,學生中舊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更能產生一些普遍的新問題。而這正是我們講評習題的目的。
(二)實際操作。課前準備:自主探究。預設問題試卷分發后,首先公示正確答案給學生,接著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查明錯誤類型,要求學生自主整理自己試卷中的易錯題、難題以及分享題。對每道錯題進行分析,查明原因,改正錯誤。同時教師根據試卷情況提出若干問題與需要重點交流的題目,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對試卷有進一步的認識,對知識點有更清晰的了解。課上探究:講解質疑。共同探討(1)小組合作交流,質疑討論。以小組為單位,以組長為核心,讓學生對試卷內容進行分析、歸納、整理,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提交自己的易錯題、難題以及分享題。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嘗試錯因分析、幫助學困生解決部分難題,初步分享多種解題方法與策略,接著小組長收集整理,提交典型易錯題以及共同難題。允許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收集整理的方法。可按知識點整理分類、可按題型分類、可按難易程度分類,也允許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法匯報。(2)組間交流共享,探究解疑。首先由各組選派一名代表組成講師團上臺,以組織學生提問、學生講解試卷答案緣由為主要方式進行,即“生生互動”。在組織匯報中,教師要注意用心傾聽,結合小組提交的實際問題,教師從預設題中篩選出主要問題,接著有針對性和有側重點地組織進行合作交流,解決難題、尋找錯因,組織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即“師生互動”。
例:who would you rather have——with you? ? ? A.going B.gone C.t0 go D.90
該題很多同學都選B,他們認為考查的是完成時態have done這類題教師應和學生一起討論,深入探究它的由來。在講解這一題時,我先讓學生翻譯句子“我愿意Tom和我一起去”(1 would rather have Tom with me),然后就畫線部分Tom提問:“who would you rather have sb with you”并說明該題實際考查的是have sb.do的結構。通過追根溯源,消除了學生心中的疑惑。
(3)教師精講點撥,強化效果。教師根據學生講評的問題,結合平時教學中的薄弱點。抓住學生共性問題、典型性錯誤,對測試中的問題按照知識體系進行歸類點撥,重點講解或強調,并精心編制一些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內化,將知識的掌握運用落在實處,加強效果。
例:The old man has three sons,two 0f____ are doctors. A.That ?B.Who C.whom D.them.
該題考查的是學生對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理解掌握,答案為C。變通一下,該句該為the old man has three sons.Two of them are doctors。變換了一個標點符號就成了對并列句的考查。通過這樣的變化,學生自然明白了非限制性定
語從句和兩個并列單句的區別。通過初、高中知識的積累,學生們掌握了大量的句型,其中有些句型看上去極其相似,在解題時必須細心審題,加以辨別,找出所考查的句型。
通過一些題目,讓學生更進一步加深對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的了解,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做到舉一反三。課后延伸:交流反思,發散思維習題評講后引導學生深化習題,挖掘習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把原題型加以變化,編制新習題,讓學生對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進行合理的思維發散;要求學生課后進行討論和反思,使學生對講評中未涉及到的、難度小而出錯率高的題目通過交流互動來自主解決,也可以使學生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這樣不僅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探究能力,也給學生進一步實踐、總結和反思的機會。
三、實踐效果與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參與,原先沉悶的“一言堂”教室里現在笑聲不斷,師生互動氣氛熱烈,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現在他們已慢慢由不敢講、不愿講到愿意講喜歡講,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體現。在興趣的指引下,在對主動學習的投入中,學習效果也遠非往日的被動接受所能比擬。原先一個知識點三到四次甚至更多的強調反復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在習題中不出現同類錯誤,而現在,一
次講評課上歸納強調的錯題、錯誤類型,在后面的考試中基本不會再出現同類型的錯誤。最近的兩次考試中,分數的變化更是明顯地說明了這種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學生不僅在英語學習上有了進步,也鍛煉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自學能力,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標新立異的人格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
當然,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地方還需改善提高,如自主學習環節中怎樣能讓基礎差的同學找準自己的弱點,找準對應的糾錯方法,合作環節中怎樣才能讓交流始終圍繞重點中心,不偏移方向……這些細節方面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地尋找對策,使這種試卷講評模式更加完善,從而使每位學生真正投入其中,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龍明,趙月玲.高中英語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9
[3]孫平華,蔡清月.英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模式.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