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摘要:注意力是指一個孩子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游戲上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的能力。高中生在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方面的發展相對較落后,作為教師就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從—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眼,不斷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盡最大的可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關鍵詞:注意力;提升注意力;思維導圖
注意力是指一個孩子能將焦點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游戲上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的能力。注意力分為視覺注意力、聽覺注意力和綜合注意力。視覺注意力發展滯后的學生,容易看不仔細,容易看錯、漏看等;聽覺注意力發展落后的學生,上課就聽不進去;綜合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出現上課、做作業坐不住現象。而高中生在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方面的發展相比綜合注意力比較為落后。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沒有足夠的注意力,就會影響學習的品質和效果;相反。對任何事若能專心、投入地學習,不僅學習品質良好,相對地學習成果也會高人一等。由此可見,注意力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作為教師就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從—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眼,不斷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盡最大的可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一、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提高學生注意力初見成效
2013年我參加了《高中生學習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子課題的研究。通過學習、培訓、聽示范課,我有效地掌握了運用思維導圖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比如教師在講生物膜系統時,就可以畫出這些基本概念以及這些概念的事例的思維導圖,邊分析邊展示,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而深入地理解概念,將基本概念具體化。
思維導圖對學生的視覺沖擊力很大,可以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在一次試卷講評課中,有學生講:“天,看錯題了”,我順便問了6個學生,竟然有5個同學說有看錯題的,其中一個學生說他看錯了3個題,顯然視覺注意力很有問題。學生在做題時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會做的題做錯的現象該如何解決呢?
二、我校高中生注意力現狀
2014年9月開學之初我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學生注意力狀況調查》,問卷中設置了10個有關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問題,在高二年級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上課思想集中的占28%,有時能集中的占54%,幾乎不能集中的占到28%;有24%的學生思想集中只能維持25分鐘之內;自習課中大約37%的學生“經常走神”;有23%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成績差是因為注意力問題。
此次調查顯示,我校高二學生在注意力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但注意力的問題無疑是極為重要的。表面上學生在成績上有差距,實際上在注意力上有差距,這才是造成學業差距的主要原因。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需要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進行,我開始大量的查閱資料,不斷的嘗試,力求找到適合我校學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1.課前做腦力熱身。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PPT上的材料(可以是上節課的內容,也可以是前面已學過的內容)找錯,并用手指表示他們找到了多少處錯誤。找到錯誤最多的小組起來發言,其他小組可以表示不同意見。讓學生指出錯誤時,不一定只是讓單個學生站起來一問一答,還可以組織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視覺注意力,同時也復習了學過的知識點。
2.上課時和學生約定:(1)絕對安靜,(2)全神貫注,(3)“5只眼球”都在教師身上(兩只在臉上,兩只在膝蓋上,還有一只在心上),提醒學生上課時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3.課堂上當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做個小游戲:如舒爾特訓練法: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這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訓練方法,如果每天做一次,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視覺注意力。
4.自習課上通過快速寫作讓學生安靜下來并獨立思考
5.為了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師還可以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利用思維導圖等,同時配以視頻、圖片等,綜合使用以講解為主和以學生積極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上課過程中要用眼神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隨時都在關注他,使他沒有“走神”的機會。課后要求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本節的知識要點,學會梳理知識點。
6.加強班級管理,尤其在自習課上,要求學生必須安靜,如同桌間要討論問題,必須不能讓第三人聽到,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總之,集中注意力說起來不難,但做起來也不是容易,經過幾個月對學生的培訓已初見成效,但必須在老師的監督下才能完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繼續學習,深入研究,從—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眼,不斷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盡最大的可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阿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LetsTalkI大家談
[2]殷恒嬋.青少年注意力測驗與評價指標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3):51-53
[3]劉欣欣.對學生注意力的分析與思考[J].才智,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