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蕾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鋼琴演奏中的技巧以及記憶樂譜的方法。在鋼琴演奏的領域中,要求在知識和審美的基礎上,巧妙地使技巧和情感結合,充分發揮演奏者的再創造能力。要想詮釋它,不僅要求演奏者具有敏銳獨到的眼光,更重要的是有表達這種能力的演奏技巧。而對于演奏的記憶來說,則需要運用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分析手法。
【關鍵詞】鋼琴演奏;技巧;演奏記憶;音樂分析
一、鋼琴這一樂器所具有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一)可能性
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音樂世界中的明珠”,幾個世紀以來被人們頂禮膜拜。鋼琴之所以被冠以這么高的稱號,是因為在紛繁的樂器當中,鋼琴以其得天獨厚的強大的音響與細膩的音色傲立于世。鋼琴是唯一一件可與管弦樂隊稍作抗衡的樂器。它在音域上囊括了管弦樂隊由最低音區到最高音區的全部音域,而且可以發出類似管弦樂隊合奏時的雄渾、響亮的音響,除此以外,鋼琴還可以奏出和弦音以及多達五聲部的復調,這是世上其他樂器所望塵莫及的。
(二)局限性
當然,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集合體。從另一方面來說,鋼琴也有其自身的缺點。從力度和音色的多樣性方面來講,鋼琴顯然弱于管弦樂隊,這無疑是鋼琴的局限所在。鋼琴依靠榔槌敲打音弦發出聲音,榔槌有八十八個,音弦有八十八個,可是演奏者的手指卻只有十個,即使所有手指都在彈奏,其音響強度與力度也不能與擁有近百人管弦樂隊相媲美。而鋼琴的另一局限性則表現在鋼琴的單音色效果。鋼琴雖然較之其他樂器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鋼琴與其它單個樂器一樣,只有一種音色。盡管世人利用杠桿系統的相關原理制造了左、中、右踏板,以此使鋼琴音響得到修飾,增加和減弱音的大小,使得音樂色彩更加富于變化。但是這并不能從本質上使鋼琴的單音色效果得到改善。從某種角度來講,鋼琴的這些局限性是不可逾越的。但是出色的演奏者能用鋼琴作品那龐大、嚴密的和聲織體. 豐富的力度的變化來彌補鋼琴力度上的種種不足,而對鋼琴的單音色效果出色的演奏者能將這種音色分解為無數不同的明暗色調,以其自身敏銳的觸鍵變化和鋼琴自身的敏感特性來掩蓋鋼琴在音色上的單一效果。
二、鋼琴演奏中觸鍵的基本方法與手指靈巧的關系
了解了鋼琴這一樂器在表現音樂美學時所具有的可能性與局限性之后,不難得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觸鍵方法和技巧,并能從中找出存在的一些規律。事實上,只要不違反科學的規律和原理,方法是可以無限多樣的。
(一)觸鍵的兩種基本類型及其演奏方法
鋼琴演奏歷經幾個世紀的演變傳承,鋼琴演奏方法多種多樣,直至今日,世間仍不乏有志之士在不斷研究、探索、發現或創造更為簡易、完善的技法。在此,我們只涉及鋼琴觸鍵的兩種基本類型:連奏和斷奏。
(二)手指的靈巧與觸鍵方法
在人體解剖學中是這樣安排的,每個手指的長短和靈活程度天生不都是一樣的,因而它們的使用也應是不同的。右手拇指不太靈活,但又經常使用,需要引起很大的注意。在“教程”里有專門訓練這個手指靈活的練習。在音階練習中總是加上拇指,在轉換拇指時應注意:拇指在鍵上應當是獨立的抬起和落下的,不應該用手腕幫忙,因為這樣會引起演奏時的不平穩。發展手指的技巧(快速流暢) 從訓練一開始就要特別注意,手指的第一關節不要壓彎曲(即折指),因為那樣不可能使手指產生清楚而有彈性的技巧。在練慢速手指技巧時,手指應處于積極狀態,動作應該是有目的的,演奏時不用的手指,應該平靜地放在鍵盤上。
三、從音樂分析方面看演奏中的記憶
當演奏者具有了表達自己獨有的理解力的演奏技巧時,下一個問題就是對樂譜的記憶。在眾多的樂譜記憶的方式中,通過對作品做音樂分析來達到記憶的目的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通過音樂分析,能夠培養人對音樂感受的敏銳度,增強對樂曲的宏觀把握和微觀刻劃,提高對樂曲的理性認識。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演奏者牢牢地把握樂曲的骨架結構,加深記憶。做到心中有底、手上有數。這樣,在高密度的演奏中才能做到方寸不亂,游刃有余。音樂分析的角度頗多,有句話說:“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我們就從“大處”和“小處”來談談音樂分析。
斯卡拉蒂是意大利的音樂家,與巴赫、亨德爾并稱“巴洛克三杰”。他在鍵盤領域的貢獻突出,寫了150多首鋼琴奏鳴曲,都是單樂章的。雖然篇幅不長,但由于作品的年代久遠、思維領域的時空隔膜以及作曲手法的復調性,外在的規律性不太明顯,記憶較為困難,使得彈奏時極難隨慣性演奏。我們以他的作品k9 ,1413為例來分析。這首奏鳴曲是一首平易近人的樂曲,19世紀以后被標為“牧歌”,但從從其音樂本身的節奏特點來看,“則更趨于田園風格”。旋律平靜悠揚,為斯氏早期的作品。在15世紀晚期至18世紀的意大利,“田園詩”和“牧歌”是可以相通的。因此,他們都是作為表現田園生活的音樂體裁成為作曲家們通常采用的手段。在斯卡拉蒂寫作本曲的過程中,就將表現田園性格的幻想曲、牧歌田園曲作為整體進行組合放在一起進行創作,以此來抒發情感,并對它們進行創作。此曲為二部性質的奏鳴曲,大小調交相出現,為樂曲加入了變幻多彩的聽覺效果,動機對比明顯。由此分析我們可知,這首樂曲的風格以及演奏的基調:“田園式”風格,節奏舒緩,旋律悠揚。在有了上述的大致分析后,我們對于樂曲便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判斷。也就是說,我們對樂曲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對于以后的深入分析記憶樂譜打下了一個牢固的基礎,有了它,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四、結論
記憶的訓練必須在練習及演奏中不間斷地加以深化,要貫穿于學習作品的始終。上述步驟是記憶訓練必不可少的三個環節,同時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方立君.淺析鋼琴演奏中的背譜問題[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3).
[2]金蓮花.培養鋼琴背譜能力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松遼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5).
[3]汪麗萍.鋼琴演奏中如何正確地掌握背譜技術[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3).
[4]李丹.淺談鋼琴演奏的背譜教學[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06).
[5]牛娜娜.關于鋼琴背譜的探討[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