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北大鼓是流行于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的一種曲藝藝術,它貼近生活,曲調豐富,唱腔流暢優美,表演形式通俗,表現力極強,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曾經盛極一時的東北大鼓,現在已面臨無地演出,無人觀看的窘境,現狀令人十分擔憂。老一輩一人相繼去世,新一輩無人接替,傳承問題是東北大鼓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本文就東北大鼓的現狀進行研究,對其傳承工作的進行提出幾點個人建議。
【關鍵詞】東北大鼓;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北大鼓是流行于我國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的一種漢族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以說唱中、長篇書為主,內容大多取材于戲曲、小說和傳奇故事,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在沈陽地區盛行一時,清末在沈陽設置了奉天府,東北大鼓又叫做“奉天大鼓”。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東北大鼓缺乏適合表演的場地,大批聽眾的轉移,造成東北大鼓無處傳承的嚴峻形式。新生代轉行,老一輩過世,這一歷史悠久的藝術,面臨后繼無人的巨大挑戰。
為這個獨特的藝術形勢延續香火,保護這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在東北大鼓的傳承過程中,我認為應該著重建設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東北大鼓曲藝的技巧精髓的保護
保護一種藝術,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它的藝術精髓,我們可以通過錄制視頻,讓德高望重,技藝嫻熟的老前輩,將自己的一身本事,拍攝制作成教學視頻或演出視頻,利用先進的網絡條件,廣泛傳播,讓全國人民都有機會接觸、學習東北大鼓這一門藝術。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東北大鼓的文化內涵,只要資料在,這門藝術就不會失傳。
東北大鼓的演奏已有很悠久的歷史,隨著演藝的地域越來越廣,形成了風格各異的眾多流派,這些流派擁有各自的歷史、不同的演奏形式。傳承東北大鼓,也必須傳承其深厚久遠的內涵。我們可以通過編撰書籍,將這些流派的起源,發展,特色等等文化內蘊寫入書籍,保留東北大鼓最珍貴的文獻資料,同時出版這些書籍,也是發展傳承的一種重要途徑。
二、注重東北大鼓的宣傳
雖說東北大鼓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一種小眾藝術形式,但要將藝術傳承下去,就必須做好東北大鼓的普及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風靡一時的藝術,才能讓這個瀕危的藝術重新煥發生機。
在新媒體時代,藝術的普及,離不開媒體報道與網絡傳播。將東北大鼓演出的視頻傳播到網絡上,通過媒體制造輿論引導,讓東北大鼓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東北大鼓,了解其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感受這種藝術的美好和價值。并且通過媒體的廣告,可在全國范圍內招收對東北大鼓感興趣的青年人群來學習東北大鼓,也可由政府出資設立專門的東北大鼓學校,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揚。同時我們還可以號召精通東北大鼓技藝的前輩團隊,進行巡回演出,讓大家在現場感受東北大鼓的激情與深邃。現場的表演遠比文字的宣傳更加震撼、更加打動人心,觀看演出的人還會將在演出中的親身體會傳遞給身邊的好友,在自媒體時代,個人的傳播力量總是會帶來出其不意的驚喜。
三、對于傳承者進行人文關懷
東北大鼓的衰落,失去了傳承者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近年來,東北大鼓缺乏社會關注,缺乏感染力,這項藝術的表演者失去了經濟來源,只能將這門藝術當作業余愛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忘,使得轉行已經成為年輕學者們的謀生道路。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需要政府給予資助,讓藝人們“有活干、有飯吃”,只有讓東北大鼓有地方的傳播、有觀眾,才能讓傳承者看到前景和希望,從而學習這一門藝術。在一些需要演出的場合,我們可以鼓勵搭臺單位邀請東北大鼓團隊進行藝術表演,讓這門藝術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就是對藝人們的保護,新進的學者,是傳承發揚東北大鼓的希望,他們帶動著這門藝術煥發勃勃生機。我們保護藝人,不僅需要保護老一輩藝術家,還需要對這些新生力量進行關懷與鼓勵,可以對這些青年藝人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標兵”的光榮稱號,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學習,讓東北大鼓這門藝術開枝散葉。
四、更新曲目,與時俱進
東北大鼓源自本土居民的生活,早期在鄉間流行,人們接受這種藝術,并且喜歡它的原因是貼近生活,通俗易懂。這些通俗化的特質,讓東北大鼓藝術一躍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娛樂方式,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
現如今,身處于信息時代,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互聯網技術發達,各種藝術、文化沖擊,形成了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局面。藝術本源自生活,在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改變之后,不跟上時代的步伐,是注定會被淘汰的,這些年東北大鼓的漸漸沒落也說明了這個道理,東北大鼓要想沖重振雄風,還得從根本上提升自己。保留最原始的文化藝術精粹,加入時代特色,與時俱進,在這個文化大染缸里拼出一片自己的色彩。
五、小結
傳承東北大鼓,要保護好這門藝術的文化精髓,通過老一輩前輩的言傳身教,錄制視頻教學材料;收集東北大鼓淵源,唱本等資料整理書籍文獻;通過媒體的宣傳,來幫助東北大鼓吸收新鮮血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藝術,讓老前輩組團巡回演出,弘揚東北大鼓的藝術精神,展現東北大鼓的藝術特色;設立東北大鼓專業學校,系統的教授課程,讓這門藝術正規化;給予東北大鼓的所有學者一定的關懷和榮譽,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一種堅持不放棄;守護文化精粹,吸收時代氣息,堅持與時俱進,全面提升文化內蘊。
參考文獻
[1]劉玲.奉派東北大鼓的傳承價值[J].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2013.
[2]馮微.東北大鼓傳承的研究分析[J].才智,2014(36).
[3]高春艷.小議東北大鼓的傳承與保護[J].劇作家, 2011(4):
164-165.
[4]胡曉旭.淺談東北大鼓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文學, 2012(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