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新 周志強
【摘要】時至今日,哈佛商學院80%的課程是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可見案例教學法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筆者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績效管理》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教學思路和實施方案進行探討,旨在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水平。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績效管理 ?課程設計
【基金項目】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教改科研項目(G31397)(G31463)。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12-02
《績效管理》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是一門研究企業績效管理的流程設計和技術方法的系統學科,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并重。從教學的角度看,《績效管理》的教學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循序漸進、相輔相成。借助案例教學這個知識整合平臺,學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分析環節,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融會貫通,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能,提高本學科的教學效果。
一、課程教學的三個階段
(一)教學計劃階段
在課程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必須首先制定好教學計劃,需要明確教學對象、教學目的、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和優化教學過程設計。通過課程教學實踐,筆者發現要保證較好的案例教學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學生的實踐經驗的多少是和課堂參與程度及其通過案例討論得到的收獲啟發,通常是成正比的,選擇那些和學生的工作及其經驗背景有關的案例則會形成較好的課堂反響。第二、在案例教學法的整個應用過程中,特別需要注意考慮整體教學計劃的進度,每一次案例課的過程控制,教學效果的反饋,保持案例、理論和實踐三者之間的平衡。
(二)理論體系構建階段
本階段教學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首先老師要介紹學科思維和學科定位,再完善各模塊知識的理論框架,厘清課程大綱便于學生整合復雜理論背后的邏輯體系。再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習題和演練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消化理論知識。績效管理涉及管理流程、指標設計與選擇、權重的賦予以及績效考核各種方法和技巧等專業理論,對這些內容的學習和掌握需要大量的講解與練習。其次,教師通過理論教學交叉互動,更充分地掌握學生對于理論內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識盲點,及時補充教學,再進入下一個理論的學習,這樣循序漸進,師生互動。最后,所有績效管理理論的知識點講授完成后,再回到總體的理論知識框架上來,結合學生互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各個知識點學習的薄弱環節,通過理論串講的形式,再一次鞏固加強——為隨后的案例教學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案例運用階段
運用案例教學法,既深化了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案例互動中活躍了學科思維也豐富了學生看待實際問題的思考角度 ,是對前面理論教學的升華。本階段案例教學可分為兩個層次:
1.企業案例分析與解讀
由教師選擇知名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作為案例分析,通過成功案例向學生分析具體企業的績效管理策略的選擇邏輯,重點講解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點和抽象模型在實際企業中的運用方法。首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將案例分解成為邏輯聯系清晰的若干核心部分,給定范圍卻不在案例細節上束縛學生的思維,不給任何先入為主的具體措施建議,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完成細節上的分析填補。這樣,學生既能體會到企業優秀案例的成功邏輯,又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其次,在案例分析解讀中,啟發學生跳出案例中既定方案的束縛,發揮自己的見解和創新思維去分析該案例的可推廣性,鼓勵學生對成功案例進行批判和改進,拓寬學生的思維,做到既能深入案例又能從案例中走出來。
2.學生角色扮演與績效管理方案設計
通過模擬企業實際,要求學生分為6-8人一組的項目小組;借助工作分析、崗位設計和績效流程設計等方式 ,確定不同類別人員的績效管理方案設計。關鍵績效指標,平衡積分卡和目標管理是目前主流的三種企業績效考核模式,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學會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和工作分析,分析不同工種人員的工作性質,學會制作項目計劃表、績效管理方案、ppt展示以及團隊管理等,有助于深化對工作分析以及績效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動手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環節
(一)做好案例教學前期準備工作
案例教學對教室有特殊的要求。案例教學的班級不宜過大,學生人數太多會影響討論的效果,一般來說,合理的班級規模應是50名學生左右,有利于場面控制和組內、小組間成員的交流和分享意見。
(二)案例教學有條不紊地實施
在案例教學中“企業案例分析與解讀”環節,學生拿到案例后,先要消化,然后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捕捉這些理論知識后,他還要經過縝密地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一步應視為能力上的升華。同時他的答案隨時由教師給以引導,這也促使教師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
下面詳細解釋一下“學生角色扮演與績效管理方案設計”環節的操作步驟:
1.項目分組:案例討論分組,分組通常以6-8人為宜;分組討論應由組長協調組織;要充分發揮各個討論組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后應及時安排各組展示或報告小組討論的情況,并簡要評述。
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小組成員臨時組成項目小組,組長擔任項目經理角色,首先由組長根據成員特點和任務的特性,制定績效管理方案設計計劃,將工作分配給組員,組長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協調控制好績效管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文案組織以及成果的匯報安排等工作,組員需要有團隊意識,在整體思路協調下,完成各自模塊任務,并為團隊整體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
3.項目小組成果展示:模擬企業項目報告環節,由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講解項目ppt,主要闡述項目小組績效管理方案分析設計的思路,考核對象分類方法,績效考核運用的技術、方法以及考核結果運用等,并提出在方案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4.課堂案例討論:在此環節中,在項目小組陳述完畢后,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針對設計方案和展示內容,提出問題和交流意見,在自由討論環節,思維之間的碰撞,知識理論的整合,促進了理論的吸收和內化。隨后,教師對整個小組以及小組成員進行反思和點評,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這將最大化的提高績效管理理論學習的效能。
(三)案例教學的總結歸納工作
案例教學課后的總結歸納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課后總結,梳理歸納分歧的意見,分析各種觀點的優劣,并在歸納的基礎上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梳理,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教師對學生答案給以引導,加深思考,根據不同學員的不同理解補充新的教學內容。無疑,這種雙向的教學形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論
在案例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和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要自己去試錯、去思考、去創新,使得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生動。案例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內化專業知識,最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學中那些“不確定”的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際解決問題等能力和品質,大大縮短教學情境和實際企業情境的差距,其次,幫助教師理解教學中所出現的兩難問題,掌握對教學進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郭萍.案例教學在“管理學原理”中的應用現狀與反思[J].中國電力教育,2013(22):115-116.
[2]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管理學教學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09(33):2-204.
作者簡介:
唐建新(1982-),女,湖南湘潭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資源。
周志強(1979-),男,湖南邵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