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森林 姜菁菁 石維 龍禹
【摘要】依據銅仁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為了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應用型材料類本科人才,對材料物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教學改革和校企合作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材料物理 ?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2013年銅仁學院教改項目“固體物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考與實踐”(JG201346);2015年銅仁學院教改項目“材料物理專業綜合改革”(2015xjkcgg-00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41-02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都在朝著應用型大學方向轉型,應用型大學主要包括應用技術大學和教學服務型大學兩大類。銅仁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作為新升本科院校,其辦學定位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為宗旨的教學服務型大學,主要通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途徑來承載社會服務[1]。材料物理作為工科專業,主要培養材料類的應用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因此,為了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需要改變我校材料物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文章針對材料物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為進一步深化我校材料物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重新修訂材料物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材料學科是一門應用型學科,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以及我校辦學定位,在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調研、論證基礎上,修訂了材料物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且堅持“三對接”原則,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我校材料物理專業培養能掌握包括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材料領域內科學與工程方面較廣泛的基礎知識,能在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形、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材料物理專業主要實施“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3”為三年基礎學習階段以學校培養為主,“1”為累計一年在企事業單位學習和實習、實訓等。大一主要是認知實習,大二、大三為見習、金工實習、各類實踐實訓,大四為企業生產實習、頂崗實習。我校材料物理專業的總學時為2250學時,總學分為184學分,其中專業實踐教學比例占總學分比例的30%。
二、課程教學的改革
課程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需加大實驗實踐教學比例,適當減少理論課程的比例。一方面,在理論學時減少,知識點的不可或缺,就需要重新整合現有知識結構。如整合固體物理和固體化學的知識點,將兩門課程合并成固體物理與化學一門課程,這樣既縮短了學時,又不漏掉任何知識點;將物理化學中的熱學部分和熱力學統計物理的知識整合,對物理化學這門課,重點講解化學動力學等內容,而將相圖部分放到材料科學基礎這門課來講。這就要求教師重新編寫教學大綱,重新制作課件和編寫講義,形成特色教材,并將微課和翻轉課程應用到課堂上,加大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課程設置加入實驗實踐學時和獨立實驗課程,增加課程設計環節,構建符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實驗課程分為基礎實驗(包括大學物理、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實驗)、專業實驗(包括材料制備合成、材料加工、材料分析測試等)和綜合設計性實驗(這部分實驗與科研項目相結合,由科研能力較強的老師來指導)。此外還可聘請企業的工程師來指導學生實驗,將一些行業標準、職業技能引入到課程教學[2]。
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為了更好地適應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貴州工業強省戰略對材料類人才的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各自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材料物理專業需要與相關企業加強合作,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將企業的研發中心建在校內,并與校內科研平臺結合,成立校內實訓基地,對學生開放,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同時,根據材料物理專業的課程內容和培養目標,與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有力保障。使學生在校期間,到企業去見習,到生產部門實地參觀生產過程,了解材料的生產工藝流程、材料加工、檢測、封裝等環節。在假期,也可安排學生去合作企業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達到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3]。同時,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學生也可參加頂崗實習;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可直接留在實習企業工作,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合格的本科應用型人才。
畢業論文(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其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改變以往學術論文為主的畢業論文,更好地體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材料物理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要求在實習企業完成,真題真做[4],企業安排指導老師,負責學生的論文選題、論文實施等工作;校內也安排一個指導老師,負責論文的理論指導、論文撰寫等工作。畢業論文(設計)要求能夠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結語
依據培養材料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需要對材料物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建議,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調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達到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侯長林,張新婷.對教學服務型大學的理性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5,(3):52-58.
[2]畢鳳琴,李淑華.材料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9):140-141.
[3]趙鵬.材料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5,(2):19.
[4]王放,陳志謙.面向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材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4,(2):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