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更加關注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將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走進實際生活,并將所學到的物理實驗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活力。本文首先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闡述了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希望以此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生活實際 ?初中 ?物理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55-01
相較于其他學科,初中物理課程更需要貼近生活,重視實踐教學。因此,如何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初中物理教學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若要改變傳統物理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培養高素質的物理人才,就必須將生活實際運用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生活,并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價值和功效,增強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促使他們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1.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氣氛較為沉悶,這無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而若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合理運用生活實際,就可以督促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實驗教學,并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與教師積極溝通,及時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還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將生活實際合理運用到初中物理實驗中,可以創造舒適、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與教師、同學積極討論、探究,增強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學生更愿意主動探索物理學問題,思維更加活躍,對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并嘗試從不同角度闡釋生活中的物理學現象。可見,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挖掘學生的物理學潛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教師往往更加關注理論知識的講授,甚少關注物理學實驗,更少涉及物理實驗教學的生活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接觸實踐教學,面對單一、枯燥的理論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而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觀察和實踐的機會,更加貼近生活,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進而自覺增強物理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策略
1.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作業
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物理實驗知識。教師在安排物理實驗作業時,不能單純的考慮理論知識掌握,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布置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作業,例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認真研究生活中出現的浮力情況。通過這種生活化的作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增添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2.創設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物理學現象,并根據所學的物理學知識認真思考和探究,從而系統梳理已掌握的物理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用儲水管和小水槽制作一個小噴泉,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說出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學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的壓強知識。在這種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再一味的接受知識,而是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習得的物理學知識,積極思考和解釋某些物理現象,極大地提高自身的實踐性,增強了所學知識的系統性。
3.采用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
許多物理學知識都源于生活,因此,物理學教學應當注意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尋找教學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安排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例如摩擦力、浮力、壓強、力的合成、電力、溫度、密度等。這一方面易于學生理解,降低物理實驗教學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柳濱.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博覽,2014
[2]陳奕.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J].中學物理,2012
[3]樊云忠.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實驗教學[J].中學物理,2012
作者簡介:
李萍(1966-),女,吉林省洮南市人,本科,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