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逐漸壯大,高職生生源廣,差異大,傳統的高職學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導師制是應用在高職教育中的一種創新模式,借助導師對學生在思想、素質、技能、創業等多方面個性化的培養中提升高職教育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水平,本文提出高職導師制運行模式初探,旨在突出高職培養特色,更好的實現“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理念”。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導師制 ?運行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64-01
隨著高職教育招生模式和生源的不斷變革,學生生源及素質千差萬別,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教育和管理提出新的難題,如何在穩重求進,尋求一種契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素質教育理念,成為提升高職教育學生培養能力亟待解決的難題。在這一背景下,導師制這一新興概念在高職院校中悄然興起,它是應用在高職教育中的一種創新模式,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既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有效補充,更是與提倡素質教育,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深度契合,導師制運行模式的探討將有效促進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導師制運行現狀
導師制最早在十九世紀實施于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在國外早已得到廣泛的推廣,對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主要選取品學俱佳的研究員擔任導師,通過學生面對面的輔導,促使學生對所學專業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指導不只局限學業方面,也還涉及心理、品行方面,導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其核心是注重學術,以學生為中心,個性化發展,差異化教學,個體指導,學生的人本理念體現到導師制的運行模式中。國外的導師制模式為我國本科院校的導師制推行提供了借鑒。2001年,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實行導師制,遼寧信息職院也算較早的推廣導師教育改革。但是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教學模式又明顯與本科院校普遍實施的導師制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高職生入學門檻低,學生生源基礎差,入學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參差不齊。在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根據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重在專業技能的培養,現行各高校推行導師制主要以專業教師擔任導師,通過興趣小組、社團等活動方式進行學業、生活及心理上的指導,實行個性化的培養,但成績不容樂觀。
二、導師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導師制是在傳統的導師制基礎上,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辦學定位學生管理特點而實施的一種教育和教學管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輔導員(班主任)制,有助于發揮專業教師在學生成才過程中的輔助作用,培養學生成為理論知識扎實,技能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但在到時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專業導師的申報不積極,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專業導師多由專業任課教師擔任,并申報自身所教班級進行專業、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指導。由于高職專業教師教學任務、科研任務、技能競賽的工作任務重,每位教師的能力精力和時間有限, 而高職院校的導師工作又是其兼職工作,時間不夠寬裕,每位學生也只能指導10名學生,導致專業導師申報不積極,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二)導師責任意識不強,自身素質不高
導師制要求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導師 這就需要教師必須注重自我教育和再學習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技能提高自身素養, 真正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導師制對待學生的專業指導、生活關心還遠遠不夠,很多導師責任意識不強,雖擔任著專業導師職務,但卻沒有履行導師責任和義務,既沒有開展專業輔導,成立專業興趣小組,指導學生參賽等,同時,部分專業導師自身素質不高,沒有發揮“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引領作用。
(三)專業導師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
專業導師要求每學期開展一次專業講座,每周進行一次下班輔導等工作,但在勞動報酬與工作量上、工作績效評價上還不夠明確。學生思想工作沒有固定的衡量指標,教師的工作成效也沒有科學的考評依據,教師工作方法各有特色 因此如何對綜合導師制進行準確和科學的評價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高職院校導師制運行模式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底線越來越低,生源素質日益下滑,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求學積極性低、心理素質不健全、個人道德修養素質欠缺。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高職教育的預期目標,僅依靠學生自身是難以達到的。在導師制的運行下,通過導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專業人才發展動態和當今社會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指導學生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并對學生的學習進程、發展方向、學習方法等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合理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012年,我院嘗試開展導師制學生管理模式,制定了導師制的管理制度,明確導師制選拔標準、工作內容和考核機制。提出了“四個一”導師制運行模式即:一個團隊、一個平臺、一個載體、一個目標。
1.打造一支導師團隊,(專業導師+心理導師+生活導師),整合教師資源,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新生入校后,選拔一批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教師擔任專業導師,形成導師團隊,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與工作規范,專業導師負責學生的學習引導、技能提升、心理疏導、生活指導、推薦就業等全方位的、全過程的指導。
2.構建一個交流平臺,通過QQ群、微信圈、大學城空間等密切聯系學生,動態管理。專業導師要與指導學生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及時了解學生動態, 發布就業創業、技能競賽的信息,讓學生走在前列。
3.借助一個合適載體,專業導師可以成立工作室、開展輔導講座、指導技能競賽等方式促進導師工作的開展,通過合適的載體,定時定點定項目,具體可操作,并堅持不懈,做好做專,要求每學年參加一個競賽,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
4.完成一個導學目標,在專業導師與學生的交流輔導過程中,專業導師要達到心智成長、學業指導、技能提升等某一項導學目標,實現培優扶弱、個性發展。
導師制作為一種輔助高職學生管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新手段已在高職院校中逐步運用并取得實效,突顯了“以人為本,個性發展”的理念,讓學生在接受個性化的學業指導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但在高職院?,F有的管理體制下,導師制工作仍處在初步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鞏象忠,姜政國.高職導師制實踐探索[J].科技信息,2010,(33) :289
[2]黃衛國.高職院校班級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1):40-41.
[3]鐘泓.對高職高專院校實施導師制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5(30)
[4]陳林琳,姜大慶.對高職高專院校實行導師制教學改革初探[J].文教資料,2007( 16)
作者簡介:
譚小芳(1982-),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