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榮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教學組織形式。
【關鍵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78-02
隨著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交流領會能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著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由于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現在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
2.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積極。
(二)教師方面
1.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著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置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為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占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知道小組學習互動的意義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內容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那么,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內容。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必須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范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愿望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
(4)教師角色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角色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5)選取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一節課中不宜過多的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6)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
(7)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①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組內根據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習習慣等選出正付組長,讓其坐在小組的中間,以便于管理小組并督促組員學習。
②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組內各個成員進行明確分工,分為講解員、記錄員、播報員等。讓每個成員都有任務都有責任,從而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8)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
①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
②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想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帶動、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