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迪
摘要: 19世紀的英國出現了女性主義的思潮,一批文人學者利用文字將女性權益帶入大眾的視野,這其中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無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佳作。從《傲慢與偏見》了解女性主義啟蒙,探究簡·奧斯汀的女性主義。
關鍵詞:女性地位;《傲慢與偏見》;男權主義;女性主義
古希臘時期西方文學中的女性主要是肉體、性和母性的象征,女性的美存在于她們的物質屬性,這一現象在歷史長河中長期存在,而《傲慢與偏見》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文化現象,簡·奧斯汀的這本書被認為是女性個人反抗的最初體現。因為文章中對女性主義的表達,這部作品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從《傲慢與偏見》觀察西方社會女性形象變化,探討19世紀英國女性主義思潮的發展。
一、《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地位
全書主要描寫了四位女性的戀愛婚姻生活,伊麗莎白·班納特、夏綠蒂·盧卡斯、吉英·班納特和彬格萊小姐,四位女士家境不完全相同且性格各異,可這些并不相同的姑娘卻擁有著幾乎完全一樣的人生目標便成了全書反映女性地位低下的最大印證。從細節處看,女性形象的丑陋,女性地位的低下在全書有多處體現。
第一,女性沒有繼承權。《傲慢與偏見》故事內容的發生地為“紳士之國”的英國,但僅僅表面上對女性的禮貌并不能改變女性實質上受歧視的地位。觸發全書故事的導火線便是伊麗莎白的父親因為沒有兒子,將來的遺產將會全部交由侄兒繼承,而自己的五個親生女兒也將不得不搬出家里可能淪落到無家可歸,因此伊麗莎白的母親想方設法開始為女兒們尋找合適的歸宿,這歸宿只能是男人。因為不平等,書中四位女性開始了尋找老公之路,也正是因為不平等,全書才有了這么一些故事可寫。
第二,女性生存依附于男性。《傲慢與偏見》中“女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嫁妝就不能找到一個體面的丈夫”[1]這一思想出現多次。從書中我們看到熱鬧的舞會、閑適的下午茶以及紳士淑女們的聚會,女性們參與其中的唯一目的也不過是一個體面的丈夫,而女士們的父母們也是不斷的借各種場合來“推銷”出他們的女兒們。女性的生存一切依附于男性,外界社會的一切已與她們斷了聯系,她們是籠中的金絲雀,安靜的裝扮自己,找到個好買家為家庭“揚眉吐氣”,但女性的“嫁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條件,“豐富的嫁妝”與“體面的丈夫”兩因素相互決定,相輔相成,因此貧困家庭出生的女性很大可能生活悲哀。不僅生存依附于男性,在《傲慢與偏見》中我們同時可以發現女性的尊嚴地位同樣需要男性來支撐,本書的男主富有、強大,這讓我們看到了女主美好的未來,而這虛幻的美好卻也是由男性的強大來支撐的,伊麗莎白地位的提升幾乎完全是因為達西的影響。
第三,女性難以取得事業上的成就。從《傲慢與偏見》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關于女性職業的任何描述,從文中我們可以得出18世紀的英國女人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都需要男人的扶持,她們沒有自己的事業難以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式,乃至于女性的終身價值極有可能就是找到一個“體面的丈夫”,她們將丈夫經濟社會地位的高低當成了自己最大的成就。女主伊麗莎白在簡·奧斯汀的筆下勇敢、智慧、活潑、機智,她云集了所有女性應有的優點,但是這顯然并沒有為她謀得一份實現人生價值的職業,這些資本卻成為了她獲得一個“體面丈夫”的基石,即使是在作者看女性的成就也是由富有的丈夫來衡量。
二、《傲慢與偏見》中體現出的女性主義思想
簡·奧斯汀生活在19世紀的英國,女性主義思潮剛剛開始萌芽,因此她將她的女性主義思想表達在了《傲慢與偏見》這本書中,這也成為了《傲慢與偏見》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簡·奧斯汀對女性主義的表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伊麗莎白姐妹對男權文化的反抗。從女主角伊麗莎白來看,她對文中的“搶手貨”達西先生兩次表白的拒絕是因為達西表白時所擺出的居高臨下的態度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伊麗莎白是個聰明有學識,她不貪圖財富與體面反而更加追求愛情的平等與尊重,為了愛情她也可以奮起反抗權貴,伊麗莎白與達西嘉苔琳夫人的對話表達了作者的女性主義精神:“……要是他選中了我,我又為什么不能答應呢?”不僅是伊麗莎白,麗迪雅大膽公開的反抗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觀點。麗迪雅與騙子韋翰的結合是對當時立法的挑戰,在麗迪雅的愛情中她的態度比伊麗莎白更加鮮明更富有反抗精神。
其次,班納特先生的父親形象。總的來說在《傲慢與偏見》中班納特先生是一個較為正面的人物,但作者奧斯汀利用他婚姻生活上的不幸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女性主義的主張。從文中一些詞句可以了解到班納特先生的妻子曾經青春美貌,但是卻智力貧乏而又小心眼,他們夫妻間,除了“妻子的無知和愚蠢倒可以供他開心作樂之外,他對她就再也沒有別的恩情了。”從這一方面,班納特先生崇高的父親形象產生了裂痕,生活的不和睦也是對男權主義產生的惡果的批判。
最后,作者簡·奧斯丁的女性寫作立場。[2]簡·奧斯丁用文學將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群體推上大眾的世界,讓人們開始關注女性權益問題,她甚至利用文學表達了對的柯林斯這種可笑丑陋的男性形象的諷刺,這是對傳統男性敘述方式的顛覆也是對男權主義的挑戰。奧斯丁筆下的女主往往擁有著一切最美好的品質,她們聰慧、善良、有主見,與男主的結合不只是依附也是互相的學習,女性往往能夠擔當大任,女性的美好在她的筆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是對女性主義的最好表達。
簡·奧斯丁雖然利用《傲慢與偏見》先進性的表達了她的女性主義思想,但是由于時代以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她的反抗細小而微弱,雖然這些吶喊并未立即打破男權社會,但是通過數代人的努力真正的平等社會就在前方。
【參考文獻】
[1]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2]吳衛華.試析《傲慢與偏見》的女性寫作立場[J].外國文學研究,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