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
摘 要: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折法對,全民健身時代背景下的大眾體操發展歷程進行一系列的回顧,并對當前我國大眾體操發展與普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系列的歸因與分析,從全民健身的視角提出大眾體操的發展路徑與走向,為學者和同仁所參考。
關鍵詞:全民健身 大眾體操 現狀 發展 途徑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248-02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不斷地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和健身的重視度不斷地加強,在全社會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熱潮,使我國逐步進入了全民健身時代,各式各樣的體育項目“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不斷地普及和推廣。體操是我國在國際體育競技中的一項優勢項目,為我國在奧運會、亞運會等世界級的重要體育賽事中爭得了不少榮譽。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火熱興起,體操在中國逐步向著大眾化、全民化、娛樂化方向發展,并逐步演變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眾體操”(也稱作“全民健身操”)。該文將基于全面健身的視角,探討大眾體操的現狀及其發展途徑。
1 全民健身時代的大眾體操發展歷程回顧
1.1 我國大眾體操發展歷程概述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就正式頒布了第一套廣播體操。隨后陸續在全國各大中小學校、工廠企業、醫療單位等推廣了少年廣播體操、少兒廣播體操、生產體操、衛生體操、醫療體操、健美操等大眾體操活動,自20世紀80年代體操運動引入中國以來,尤其是1995年我國發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了讓更廣泛的開展群體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特別制定的綱要,自從實施以來,大眾體操迅速發展,在豐富人民文體生活、預防各種疾病、增強人民體質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1.2 全民健身意識普遍增強
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組織開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全民健身活動,廣泛動員和組織市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運動,促進了群眾體育尤其是大眾體操的蓬勃發展。例如:一些城市通過舉辦“全民健身節、全民健身周”等系列活動,極大地激發起全民健身的熱情。與此同時,通過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向社會開放更多的體育健身活動場地,增加健身娛樂項目,有效地促進了大眾體育消費,推動了健身娛樂市場的蓬勃發展。另外,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文教體育用品及服務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1.3 群眾自發性體操運動呈快速發展態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向小康邁進,群眾對體育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越累越多的普通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開展群體性的大眾體操運動,各種廣場舞、壩壩舞等大眾體操活動日益在城鄉興盛起來。同時,各級體育部門和廣大體育場館體育經營管理單位,從廣大群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出發,積極推進各類全民健身設施對外開放,為消費者提供了日益豐富、新穎和優質的體育健身服務,進一步推動了體育健身娛樂業的快速發展。
1.4 廣場等體操運動設施逐漸完善
近年來,全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精神,加大對公共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市文化廣場、體育廣場、社區、學校、企業等一批社會力量興辦的大型體育場所相繼建成,為進行大眾體操運動、促進大眾體育發展和推進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
2 當前我國大眾體操發展與普及中存在的問題
2.1 廣大群眾對大眾體操的認識存在不足
據學者調查發現,當前廣大群眾對體操的認識還查詢在一定誤區,將體操簡單地理解為競技體操,認為藝術體操、廣播體操屬于體操范圍,而健美操、團體操、老年交際舞等不屬于體操范圍,因而對大眾體操的還停留在概念化的模糊認識上,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暴露出當前大眾體操的影響力、宣傳力不夠等問題。
2.2 大眾體操的推廣和普及程度還不夠高
據盧恩杰調查,7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參加大眾體操的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60%左右的人則是為了休閑娛樂。當前,雖然各種各樣的廣場健身舞、交際舞等快速發展,但參與人數占全國人數的比例仍然還比較低,一些農村居民對體力勞動與體育鍛煉的區別認識不清,整天忙于農業勞作和家庭事務,大眾體操運動在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工廠等淪為一種形式,大眾體操的推廣和普及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2.3 大眾體操運動場所及設備的設置和利用不足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體育事業的越來越重視,在體育運動場館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不斷地增多,在一些條件較好的縣市和社區都建有較大型的體育館、露天廣場和全面健身路徑,并購置了相關的體育運動器材。但是,調查發現當前大眾體操運動場所及設備設置不科學、不規范,不利于廣大群眾使用;一些大眾體操運動場所及設備成為擺設,很少有人問津,造成體育運動場館資源的一定浪費;一些體育健身器械缺乏有效的體育安全防護措施,修理維護不及時,目標管理落實不到位,使得群眾不敢使用。
2.4 大眾體操發展嚴重缺乏社會體育指導力量
大眾體操雖然比較簡便易行,但也需要按照科學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進行,才能起到其多方面的作用和效果。由于缺少較為專業的體育社會指導員,造成人們對大眾體操的動作要領不熟悉,對體育健身器材使用產生畏懼感,從而不能積極投身到大眾體操運動之中。同時,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參加大眾體操運動的老年人居多,老年人更需要進行科學的體操指導。此外,學生、殘疾人、農村居民等進行科學鍛煉也都離不開專業體育社會指導員的指導和幫助。因此,當前我國大眾體操發展,在社會體育指導力量方面還存在著比較大的缺口。
3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推動大眾體操健康發展的途徑探索
3.1 健全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文化服務體系
建設全民健身館、社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開展形式多樣大眾性文體活動,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健身服務。全面加強農村、社區、企業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大眾體操“三下鄉”和“四進社區”活動,舉辦社區運動會、廣場健身操比賽等活動,豐富群眾體育文化生活。積極培育群眾體操隊伍、大眾體操帶動和培訓人才和城市體育代言人,推動城鄉全面健身活動和大眾體育事業均衡發展。
3.2 增強全民體育健身和體操參與意識
各級政府要重視全社會的體育活動,要加強宣傳力度,把增強全社會體育意識和全民健身運動結合起來,倡導體育消費的觀念,培育和壯大體育消費群體,大力支持社區體育服務業的建設,鼓勵社會資金興辦各種群眾性體育組織和俱樂部,擴大體育設施的開發利用,適當降低全社會已有體育場館設施的進入門檻,提高運動場館設施的利用率,在考慮場館設施經營效益的基礎上,更注重社會效益和潛在的經濟效益的發揮。
3.3 為大眾體操發展積極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發展大眾體操不能單靠體育部門一家的力量,政府體育部門在發揮發展大眾體育中的主導地位的同時,要進一步充分調動社會群眾的積極力量,發揮社會各界的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優勢,多元化地發展大眾體操。政府部門對大眾體操的發展應給予必要的設施、設備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協調好大眾體操發展與社區環境建設、噪聲擾民等問題,通過優惠政策的引導,鼓勵大眾體操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巧,劉烜華,鄧奎.普通高校大眾藝術體操開展現狀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29-130.
[2] 耿麗.高校女生大眾藝術體操課教學實踐探索[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126-128.
[3] 匡小紅.大眾藝術健身操的創編及科學性的實驗與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1):41-45.
[4] 陳耕春,匡曉紅,劉翠娟.大眾藝術健身操促進心理健康效應的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