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的木呷
【摘 ? ?要】新世紀以來,各級各類學校在全面了解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在國家對學科教學大力扶持的條件下,努力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氛圍。本文主要是從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出發,深入探討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期讓小學生們在小學階段能夠自覺掌握良好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數學成績。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65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和不斷完善,學習習慣的培養日益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對課本教材內容的整理與疏導,盡量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難易適中;另一方面還需要發揮好數學教師的監督作用,盡可能地要求他們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中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思路和方法。小學生由于正處于對知識探索學習的最初階段,往往表現出好奇與定力不足的學習特點。因此,數學教師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實現。
一、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難易適中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系統學習,主要是依據數學教師對課本教材的內容進行編排教學。學生們在學習新課程的過程中,會根據教師的教學指導逐步學會解題的思路和步驟,進而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一般而言,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往往根據教學難易程度的不同,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會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首先,針對難度較小的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原理和公式,盡可能地教導他們學會利用所學的數學原理和公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題加以靈活運用,從而保證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加強對數學原理的理解和運用。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內容時,應當引導學生們全面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點和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學生們只有真正理解三角形的原理和特點之后,才能區分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弄清三角形的內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特點,進而由簡及難逐步深入對理論的認識,為更難的數學習題練習做好準備。
小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難度較小的數學難題時,通過認識和改正數學錯題,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比較基本的數學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了解題思路、解題步驟以及對學習環境和方式的偏重選擇。
其次,針對難度較大的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教師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重視引導小學生盡量掌握基本的數學原理和理論,進而根據之前習得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方式,完成對較難數學內容的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數學教師對較難內容的教學,一方面要注重課堂講解的循序漸進,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觀察班級上每位同學的學習動態。數學教師只有認真準備課堂教學,并進行詳盡的分析,對于較難的數學內容放緩課堂教學步驟,并激勵小學生端正學習心態,根據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優化數學學習的習慣。
二、教師要注重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前文主要探討數學教師根據課本教學內容的難易度,由易及難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的數學原理與公式時,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索,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思路。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還要十分注重對教學形式的更新和完善,引導小學生們在多元的教學形式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習慣,并將其中比較優秀的教學形式借鑒到數學學習方式中去。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學形式活躍多元的度,盡量在按時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利用多種教學形式為小學生們呈現出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小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習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學教師課堂的教學形式效率的高低。
數學教師利用多元的教學形式,一方面可以極大調動學生們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氛圍;另一方面也會激勵著學生們在接下來的數學知識鞏固中,開動腦筋,盡力尋找出多種解題思路,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當然,數學教師還應當注意對多元教學形式度的把握,控制好教學形式對應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規避不當的教學形式可能產生的教學問題。
其次,數學教師在采取多元的教學形式時,往往還需要注意小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在充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地選擇最佳的教學形式,盡可能引導學生在多元的教學形式中學習到豐富有趣的數學知識,并能夠真正掌握基本的數學學習技巧。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師不同的教學形式,可以鼓勵學生們在解答與思考數學習題時,以多元的數學思維尋找和探究更多的解題方法,并在長期的習題練習中養成多向思考的學習習慣,從而為更高水平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要加強教學引導和監督
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層面加以完善,還是不夠的。數學教師的課堂和課下的教學引導和監管,是推動小學生們發揮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的主要因素,從而端正和改善數學學習的心態。
首先,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中,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對提高數學成績以及培養綜合數學學科修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指導小學生學習新課程新章節的教學內容時,往往應該鼓勵學生先要開動腦筋,進行獨立思考,然后根據之前所學的教學內容,并靈活借鑒教師課堂的教學形式,探究出多樣的數學解題方法,得出最佳的數學解題效果。
其次,數學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意識到自身監督者的重要作用,對于自覺性不夠高的學生進行方向性地引導和監督,因材施教地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保證班級上每位同學的數學學習的利益。學生們往往會在教師的有力監管下,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并且能夠對不甚明白的問題及時請教教師和學生,進而對此作出及時的總結,完善自身數學學習的習慣。
新時代的數學基礎教育,側重培養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而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有義務也要盡可能地完善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小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更高水平數學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