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芬
【摘 要】體育課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因此,安排適當的運動量,對增強學生的體魄有重要意義。如果運動負荷不夠,密度小,則達不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同樣,運動負荷和密度過大,就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只有正確合理的掌握運動量,才能使學生的體質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運動負荷;體育教學;學生
運動負荷,在體育教學、體育鍛煉中都是關鍵問題。在教學和鍛煉中沒有運動負荷,就不會有鍛煉和教學效果,而如何運動負荷安排不當,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等不良后果,只有運動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合理地安排體育課的負荷是對體育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更是評價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鍛煉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往往直接關系到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目的。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極大重視。那么體育教師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安排負荷呢?
一、依據學生的特點合理安排
在現代體育教育的領域里,科學、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關鍵就在于有一定運動強度的基礎上,合理控制學生的運動量。在體育教學中,運動負荷的把握應該在教案制定時就應該有個整體的預計。由于不同類型的課任務不同,安排運動負荷也不同,運動負荷應符合學生的身體發展和訓練水平,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發展、體質強弱等方面,同時要考慮課的內容、性質、活動范圍、難易程度、練習強度以及與學生生理特點之間的關系。
二、依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安排
合理安排體育教學的運動負荷,應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來安排,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加,并要大、中、小負荷合理的交替。到課的結束部分,應逐步降低運動負荷,使學生身體恢復到相對平靜狀態。
教師在備課中要周密地安排負荷,預計心率曲線,而且在上課的過程中還要仔細觀察學生,通過學生的各個表情及完成動作的質量、動作的準確性、控制身體的能力、學生做練習的積極性等方面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合理。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脈搏進行測定并加以分析研究,來判斷運動負荷是否適宜。可以通過改變聯系的內容、重復次數,延長或縮短練習的時間、練習之間的間隔時間、練習的順序和組合,改變課的組織教法等來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的調節。
三、依據課堂的時間安排
在現在體育教學的課堂中,時間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關節。把握時間的制約在很大的程度上對教師是一個考驗,往往使教師在安排練習內容和運動量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難度。小學教學課現在的上課時間是每節課40分鐘。除去開始的準備活動、結束部分的時間,一節體育教學課的實際時間為25~30分鐘,其實這段時間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課的基本部分,這還包括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講解動作技術要領所占的時間。如何安排課的內容和運動負荷,這是教師教學的難點,安排的內容多,我們的時間不夠,學生難以完成,練習的效果一般;安排少了就達不到課前的要求,也達不到課前的預計。所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教師必須掌握好并合理的安排密度,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達到課前預計的效果。
四、依據課堂中對運動負荷評價
合理的安排運動負荷,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能根據上課時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運動負荷,所以我們必須要合理掌握學生運動負荷的評價。一般比較常用的評價學生運動負荷方法主要是詢問法和觀察法,這兩種方法是通過評價對運動負荷刺激的自我感受和運動負荷給學生生理帶來的外在表現。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往往會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經常詢問學生練習后的“感覺”等;有的是根據學生課后的各種表現來判斷運動負荷的大小,如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學生的臉色、表情、流汗情況進行判斷。
學生在課堂中承受了一定的運動負荷后,必然會產生相應的運動效應,但并非只要施加了負荷就一定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意義重大。實踐中,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主要體現在根據運動任務、對象的水平、年齡階段及規律這些方面做相應的構思,切忌盲目的加大負荷,運動負荷的大小是相對的,對于絕對值同等的運動負荷,其對不同人體的刺激反應程度是不同的,這是人體存在著個體差異及個體在不同時期承受負荷最大限度的能力具有變異性特點所決定。所以,體育作為學校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對增強體質、掌握與提高運動技術、技能、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只有達到合理的運動負荷,才能達到防病和健身的效果,但運動負荷超出一定上限就可能出現危險。所以教師在具體的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時,必須遵循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則,一定要結合每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做到靈活機動,科學調節,以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
參考文獻:
[1]《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
[2]《體育與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體育游戲》.人民體育出版社
[4]《體育周刊》
[5]《體育保健學》.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