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雄廣
【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夠在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增加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本篇文章主要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建議這兩個方面,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旨在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使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
積極而富含感染力的語言能夠快速調動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而消極、枯燥的語言則可能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一定的厭煩情緒,對初中學生語文知識的深入學習和發展將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將教學內容與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相結合,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語言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應用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存在缺乏良好的教學對話、課堂提問率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等問題,不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
1.缺乏良好的教學對話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了一種“壟斷”的氛圍,教師不停的在講課,成為了“獨白者”,而學生僅僅是“機械性”的學習,缺乏良好的教學對話,課程教學氛圍安靜而枯燥,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初中語文教學產生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2.課堂提問率較低
思起于疑,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和內容產生疑慮,才能夠證明學生是有所思、有所想的。但是目前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通過良好的語言運用,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熏陶和積累的過程,而學生長時間沒有問題,則表明學生沒有真正走入到語言學習環境中,更無法深刻的理解語言知識和靈活利用語文知識,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會起到一定的阻礙性作用。
3.缺乏有效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方式,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教學評價和課堂學習內容的梳理,忽視了積極情感因素和評價語言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有效性的建議
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可以通過言之有趣,趣味橫生;言之有物,直觀形象;言之有情,情理相通等方式開展。
1.言之有趣,趣味橫生
正如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夠積極、主動的進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消除學習為教師和學生所帶來的壓抑情緒,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在指導學生對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奇妙的克隆》這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克隆嗎?”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回答欲望,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互動。在學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總結,并為學生講解克隆的英文“cloning”、克隆的內涵,以及第一只克隆綿羊“多利”的故事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可以說出“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入神奇的克隆世界,去看一看科技是奇妙之處!”等話語,引入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進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言之有物,直觀形象
言之有物即為所表達的內容有真實的事物相對應,不夸夸其談、不空發議論。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論之有實,與實相連,在充分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直觀形象的進行事物的再現,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思考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
比如在指導學生對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雪》這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雪”的場景或者視頻片段。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為學生播放他們比較喜愛的《冰雪奇緣》等電影,或者《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等歌曲,引導學生感受“雪”的魅力或者傾聽歌曲猜測本堂課教學的主題內容。在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你們喜歡雪嗎?”等問題,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雪”進行回憶,積極表達學生眼中的“雪”,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語文教學,增加學生對《雪》這篇課文的學習欲望和情感體驗。
3.言之有情,情理相通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表現方式,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運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語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表現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總結和恰當的判斷,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學習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給予細致的指導,言之有情,情理相通,為學生指明未來的學習和進步方向。
比如在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采用鼓勵性、針對性的語言進行評價,比如“你這次表現的很好,如果能夠在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投入情感,我相信一定會更好!”這樣的評價語言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和溫暖,又可以為學生指明改正和不斷完善的方向,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或者“學困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你表現的真好,我真為你而感到驕傲!”等話語進行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語文學習的能力。
三、結束語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熏陶和積累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應用,能夠直接影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中語文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通過言之有趣,趣味橫生;言之有物,直觀形象;言之有情,情理相通等方式開展,使學生能夠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進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何勇.目標明確精設導語 語言精練提高效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考試與評價,2012,21(09):154-156.
[2]姜樹華.教學語言:語文教師不該怠慢的“看家活兒”——兼談當下語文課堂中教學語言的隱退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11,(10):103-104.
[3]唐瑞.讓語文課堂成為“智慧課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多樣化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2):134-136.